一、视觉盛宴——中国漫画电影的里程碑
从视觉效果来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问世毫无疑问是中国国漫里程碑式的重大飞跃。饺子的特效团队在特效上展现了极高的水准,每一帧画面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充满细节与美感。
特效的极致呈现
1.场景设计
从房屋紧密排布的陈塘关到的海底世界,从热闹的街市到幽深的龙宫,每一个场景都经过精心设计,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文化底蕴。陈塘关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展现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美感。 海底世界的塑造采用高饱和光线,着重刻画滚动的海浪和折射入海的光影,营造出一个如梦幻般的水下世界。不仅为故事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也增强了本片的代入感和观众的沉浸感。 火焰、闪电、水流等元素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2.人物建模和动作设计
少年哪吒形象
哪吒的形象设计既保留了传统神话中的经典元素,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特点。他的面容稚气未脱,但眼神中透露出倔强与不屈;身上的铠甲和武器设计充满了细节,每一个纹理、每一道光影都经过精心处理。 在动作场景中,哪吒和敖丙的形象极具张力。无论是他们重塑肉身时的服饰纹理细节,还是联合对抗无量天尊时的激烈对抗, 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展现了角色的力量感和灵动性。特效团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人物的动作与环境完美融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神话世界。
二、情节失衡——故事架构的短板
然而,尽管特效的精彩程度令人折服,但《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情节构建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电影在叙事节奏和人物塑造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影的整体感染力。
1.叙事节奏的混乱
电影的叙事节奏是其情节流畅性的重要保障,但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叙事节奏却显得有些混乱。 纵观整部电影并无主要的矛盾与冲突,整部电影仿佛就是在叙述一个阴谋,给我一种直到最后一刻才真相大白的感觉。我不是说这种叙事手法不好,而是希望导演在关注特效创作的同时能够对情节进行一些修正。好的剧情片应当有贯穿始终的脉络,这种脉络可以是正与反的冲突,也可以是引领观众对未知的探索。这部电影许多情节的展开和转折都过于突兀,即使为后续故事发展奠定基础,在叙事上却显得过于冗长和复杂,缺乏足够的铺垫和过渡,导致故事的连贯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2.角色塑造的单薄
角色是故事的核心,只有立体、丰满的角色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然而,《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角色塑造却显得有些单薄。哪吒作为主角,虽然在形象上具有一定的辨识度,但在性格和动机的刻画上却不够深入。电影试图展现哪吒的叛逆、倔强和善良,但在具体的情节中,这些性格特点却显得有些割裂。 在一些情节中,他的行为却显得过于冲动和无理,缺乏足够的逻辑支撑 。如哪吒在村民们面前不愿拥抱母亲的情节在我看来过于刻意,完全没必要设计这样的煽情情节。当然,饺子导演希望通过殷夫人对孩子关切的话语侧面反衬哪吒的少年叛逆的想法是可取的,只是可以不必用如此唐突的手段和情节。电影对哪吒的内心世界的挖掘不够深入,导致他在电影中更多的是一种功能性角色,而并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三、电影内核的深入探究——这部电影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哪吒与敖丙
整部电影让我最欣赏的一点并非其绚丽的特效,而是其真实的主题和内涵。
1.家人的爱与亲情
亲情,一直是中国人最看重的情感。我们在很多美国大片中经常看到导演疯狂煽爱情和友情,但在中国电影中,亲情一直是一个贯穿电影始终的主导情感线索,也是最能打动观众的一种情感。
《哪吒与魔童闹海》为我们展示了多种不一样的亲情。如东海龙族敖光即使身陷囹圄也要用命来换取儿子安全的诚挚父爱;申公豹宁愿贡献自己的仙丹也要给申小豹升仙的机会,这是他作为哥哥对弟弟的爱与关怀;殷夫人在哪吒临走前对哪吒的殷殷话语,以及在炼丹炉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紧紧抱着自己儿子的至高无上的母爱……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灵魂,用亲情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2.少年叛逆的英雄成长
哪吒,生为魔丸,从小性格狂放不羁。叛逆,似乎成了他的代名词。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我们能感受到哪吒正努力改变着自己,从毁天灭地的暴徒到守卫家园的英雄,哪吒在蜕变,在成长。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最后,哪吒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生来就是魔丸,但也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哪吒的蜕变,是电影的另一个核心。人不应该生来就被定义,而是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完成自我的救赎与蜕变,这正是这部电影想传达给我们的另一个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