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香港人亲西方亲英美,很多人说是英美长期洗脑的结果,但这个观点不全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香港一直以来都是中西方大国博弈的战场,而这种博弈也造就了香港的繁荣。但现在,大陆崛起,香港的“窗口”作用早就没那么大了,问题也就出现了。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路打到深圳河,本该顺势接收香港,但最后却停下了脚步,当时的中央领导人看得很清楚,香港这个地方可以当成一个窗口,既能用来观察外部世界,也能作为一种和西方沟通的桥梁。 英国当然不傻,他们发现中国不打香港,那就说明自己手里的这张牌还有用,所以英国人很快调整了对中国的态度,成为西方主要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存在。可你以为英国是好心吗?当然不是。 再说得直白一点,香港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几乎都站在了天时地利的风口浪尖,那个时候,普通香港人做个司机、搞点两地贸易,就能过上“流油”的好日子。而更别说,那些有点渠道、资本的人,通过香港这个平台往来中国内地,轻松就能发大财。 底层货车司机在香港可能没什么体面,但到了深圳就是有钱人,而很多香港的普通家庭靠这点差距,还真舒舒服服地过了好几十年。一个地方有钱了,人自然不太关心政治,香港在那个时候发展出了一种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娱乐业辉煌,金融火热,文化产业也堪称一枝独秀。 但故事到这里并没结束,随着1997年回归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中英两国围绕着香港展开了一场硬碰硬的较量。当时的中国刚走上改革开放的快车道,需要资本、需要外资,而香港就成了个绝佳的渠道。 英国呢,虽然号称日不落帝国,但早已经没那个底气,只能指望撒切尔夫人通过谈判为英国留下一点利益。最终,双方围绕“一国两制”达成协议,中英联合声明出炉。 坦白说,这个协议让香港人又狠狠赚了一笔,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内地的经济开放基本离不开香港资本的支持,而香港“港资”享受着在内地市场的优待政策,直接通过经济扩张赚得盆满钵满,那种日子,只能说,香港人活得是相当滋润。 但随着大陆的迅速崛起,尤其是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后,香港的问题开始渐渐显现了,内地的经济实力已经不再需要依赖香港,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崛起,让香港的优势变得越来越弱。 更糟糕的是,香港自己内部的问题也越来越棘手,比如富豪控制着地产市场,普通人根本买不起房,收入被增长的物价吃掉,底层生活压力山大。在这种情况下,新一代的年轻人看着自己拼死拼活干,连一套房的首付都难以拿下,他们开始对现状感到不满,甚至绝望了。而这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父辈甚至祖辈没文化没技能,却能凭借环境赚大钱,这差距一比,心态更炸裂了。
[月亮]香港人亲西方亲英美,很多人说是英美长期洗脑的结果,但这个观点不全面,最根
流年似水情难留
2025-02-18 16:24:54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