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薅羊毛”?12月10日湖南衡阳,一男子7年间换7份工作,每次在离职后,就以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及缴纳社保为由索要2倍工资,7年间获利竟高达280000元,如何评价此案?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湖南衡阳县法院7年起诉7家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就要支付双倍工资?判了! 在湖南衡阳,有这样一位男子,过去7年辗转7家公司,每次离职后都会以单位未签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为由,索要双倍工资,累计获利28万元。 最近,他在起诉一家酒楼时,被法院驳回诉求,原因是法院认定他入职目的不纯,存在“劳动碰瓷”嫌疑。但换个角度看,他的行为真的毫无正面意义吗?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该男子的行为或许让他们倍感委屈。在繁忙的经营管理中,偶尔出现劳动合同签订不及时、社保缴纳疏忽的情况,也许并非有意为之。 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将更多精力放在业务拓展上,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合规性上有所欠缺。然而,这能成为企业违法违规的借口吗? 在劳动法律体系中,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本就是企业不可触碰的红线。男子的一系列索赔行为,虽然动机存疑,但客观上却让这些隐藏在暗处的违法违规行为浮出水面。 以往,很多企业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即便存在用工漏洞,只要员工不追究,就不会有问题。这位男子的出现,无疑给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法律的红线不容践踏,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 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层面来看,他的行为也有着积极意义。在现实职场中,有多少劳动者因为害怕失去工作,即便遭遇企业的不公平对待,也只能默默忍受。 他们不敢向企业提出合理诉求,担心一旦反抗,就会被企业以各种理由辞退。而这位男子的做法,让大家看到了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可能性,哪怕面对强大的企业,也能通过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在社会层面,他的行为推动了劳动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执行。每一次这样的案件被曝光,都会引发社会各界对劳动法律的关注和讨论。企业会更加重视用工合规性,相关部门也会加强监管力度,从而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再从法律制度完善的角度来说,该男子的行为也为法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契机。这类颇具争议的事件,促使法律界和立法者深入思考现有法律条款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例如,如何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防止恶意钻法律空子的行为,如何更加精准地界定正常维权与“劳动碰瓷”,也推动法律条款的细化与完善,让法律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进化,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这位男子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的行为可能存在投机取巧的成分。但他的一系列举动,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用工的灰色地带,思考如何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推动整个社会劳动环境的改善。
“反向薅羊毛”?12月10日湖南衡阳,一男子7年间换7份工作,每次在离职后,就以
李越峰
2025-02-18 17:25:20
0
阅读:1062
百川栖梧
有几家企业重视员工利益?签劳务合同的一大把,劳动碰瓷,先得企业自身依法依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