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湖南省委副书记家中遭遇偷窃,小偷原本想着干完这票便金盆洗手,未曾想小偷翻箱倒柜只找到了4000元现金和两条香烟,在警方调查下,一个令所有人都不相信的事情展露在大家眼前。
1990年的一个深夜,一名小偷撬开了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家的房门,这个选择"高官"下手的惯犯,站在这间40平米的老房子里却傻了眼,屋内除了几件老旧家具,连台像样的电器都没有。
翻箱倒柜一番后,他只找到4000元现金和两条香烟,这笔钱还是郑培民女儿出差的报销费用,而香烟是别人过年送的,小偷悻悻而归,却因良心发现主动向警方自首。
这起盗窃案在当时引发轰动,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位从17岁就参加工作的老党员,1936年出生的郑培民,从基层一步步走来,始终保持着朴素本色。
在担任湘西州委书记期间,当地要给他分配新房,他却坚持住在一间摇摇欲坠的危房里,有次房顶漏雨下属连夜要派人修缮,被他婉拒:"老百姓住得了我就住得了。"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湘西期间创办了"田间课堂",每到农忙时节他都会带着农业专家下乡,手把手教农民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当时他晒得黝黑,村民们都被他踏实的行为而感动。
1998年特大洪灾期间,已是省委副书记的他连续七天七夜守在安乡县的堤坝上,当时正值盛夏他就穿着汗湿的衬衫,躺在堤坝上打个盹就继续战斗,正是这份坚守,让当地群众给他起了个"三民书记"的称号——为民、亲民、爱民。
郑培民的清廉不是做给人看的,他的妻子曾透露,家里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但都被他严词拒绝,有次一个老板硬要塞给他一张10万元的支票,被他当场撕碎。
更难得的是他从不给亲友开后门,他的侄子想调工作,他直接回绝:"我这里不走关系,有本事自己去考,"他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去了基层工作让很多人刮目相看。
2002年郑培民因病去世,存款只有3万多元,他给子女留下的,不是显赫家业,而是一本写满人生感悟的日记,日记中有一段话格外醒目:"位子大了责任重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他去世后不久,当地政府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一直穿着补丁衣服,而他生前多次婉拒组织给他换大房子的提议,始终住在那间简陋的老房子里。
2003年,郑培民被追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的事迹被编入党员干部教育教材,成为廉政建设的典范,而那个偷他家的小偷,后来改过自新,成了一名诚实守信的企业家,他说:"那4000元改变了我的人生。"
如今"郑培民现象"依然被人们传颂,在他家乡湖南澧县,每年都有不少党员干部前来凭吊,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民公仆,也让我们看到清廉不是口号,而是一种选择一种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