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打的如此精准,全靠这位身穿5块钱背心的老人!”徒手造出值上亿装备的老人

鲸鱼铲史官 2025-02-18 20:31:41

“中国导弹打的如此精准,全靠这位身穿5块钱背心的老人!”徒手造出值上亿装备的老人,他曾用18月就破解了“钱学森密码”,让导弹指哪打哪,就连美国科学家都无法完成的研究,他却做到了,他就是中国激光陀螺之父,高伯龙院士。

高伯龙,广西南宁人,中国“激光陀螺之父”,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他从小就对科学技术情有独钟,经常使用竹简自制各种物理实验仪器,还曾凭借自己设计的简易电报系统,帮助家乡一个偏远村落实现了与外界的联系。这些早期尝试预示着他日后在科研道路上的卓越建树。

大学毕业后,高伯龙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中科院工作。仪器设备老旧,资料匮乏,但他仍然以朴实勤劳的作风,身体力行开展研究。正是这种扎实的科研作风,让他在科学院逐渐成为研制新技术的主力军。

1975年,高伯龙被钱学森相中,承担起研制我国首台激光陀螺的重任。当时的他对研制任务充满使命感与责任感,一心只想为国争光。

但对于我国来说,要独立研发被国外严格封锁的激光陀螺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成套仪器设备都无从入手,高伯龙只能从零开始,亲自动手设计实验台,组装仪器。他每天埋头工作16个小时,甚至把办公室改造成睡房,以获取更多研究时间。

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高伯龙和团队屡次失败。资金匮乏,设备失灵也常有发生。一次泄漏的热传导油险些引发火灾。高伯龙不得不白天研究技术问题,晚上修补实验设备。

可即便环境如此艰苦,他从未放弃。因为高伯龙始终怀揣着为国争光的理想。他希望自己的技术研究,能使中国早日摆脱核心技术的依赖,真正站上世界舞台。

1994年,在高伯龙数十载辛勤耕耘下,我国首台工程化激光陀螺原型诞生。3年后又实现批产。这标志着中国完全自主掌握了这项重要国防科技,其速度之快,震惊国际社会。

高伯龙为中国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他培养出的人才也在核心技术领域续写传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获得荣誉与尊崇。但高伯龙本人从未因成就而自满。晚年他仍坚持工作,解决学生问题,以自己的行动推动中国科技不断进步。

0 阅读:97
鲸鱼铲史官

鲸鱼铲史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