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车马不慢,书信很远,写信是交流感情、联络公事的重要模式。那时邮局要求,信封

文新聊情 2025-02-18 23:06:10

那时,车马不慢,书信很远,写信是交流感情、联络公事的重要模式。那时邮局要求,信封应写明寄信人、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中国人爱简洁明了,重要表现是热衷、善于搞简称。“邮政编码”当如何简称?一派认为应简称为“邮码”,一派强调应简称为“邮编”。那时,两派各有拥趸,辩论不休,相持不下。 相持不下,就相持不下嘛。你说邮编,他称邮码,不是原则性、法律性问题,不是政治斗争你死我活的站队,而主要是自己的认知和喜好。 认识有争论,理解存差异,倒无碍求同存异。只是,别处可以,于这家杂志社却行不通。 这家杂志社,社长老牛、总编辑老马,皆正处级领导。社长老牛是红头文件任命的法人代表,于是认为总编辑老马是自己的手下,是工作助手而已。老牛爱说,厅里厅长最大,局里局长做主,社里呢?然后自问自答:社长者,一社之长也。 总编辑老马每听此言,多公然撇嘴,夸张地咋舌。老马爱强调自己的正高职称,说杂志社的核心使命是什么?然后自问自答:是编辑、出版杂志。业务单位不是官场,归根结底要看业务、吃业务,一介武夫哪儿懂文化真谛与底蕴?社长老牛是转业军官,总编辑老马评价老牛对出版业务乃七窍暂通六窍,文化水平无限接近文盲。总编辑老马认为,不懂文化,待在文化单位领导岗位上是时代的误会,也许情有可原。舔着脸对文化事业指手画脚,则是干扰破坏党和人民的文化事业,自作孽不可活也。 如此,两人成了同志加对头。矛盾渐趋明面化,斗争日益全方位。 对“邮政编码”的简称,社长老牛认为应简称为“邮码”,“电码知道吗?密码懂不?职称、学历不等于知识哩。地方上呦,真他娘的没法说!” 总编辑老马则强调正确的简称是“邮编”,“自己没见识,不会比葫芦画瓢?不会看央视、人民日报是咋简称的?要说也正常,有些人啊是长期不读书不看报。没文化不可怕,没文化装腔作势干预文化才可怕。” 有群众则认为:“要是老牛主张简称为邮编,老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认为应该是邮码!” 老牛、老马围绕邮编、邮码,针锋相对,长期相持不下。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行业规范,期刊版权页必须标明杂志社通信地址、邮政编码。杂志社日常工作,每天需要使用稿纸、信封,需要印刷约稿函、退稿信,其上均要出现邮政编码。是用邮编,还是用邮码,社长老牛、总编辑老马各率拥趸进行了多轮次多层面的不妥协斗争。社长老牛讲了简称邮码的观点,强调了组织纪律、政治纪律。总编辑老马则从捍卫祖国语言文字纯洁性等高度,强调必须简称为邮编。 按照上级定的分工,总编辑老马负责杂志的编辑、出版,老马强调所有见刊内容须经其签发,说自己是“责任所在,守土有责”,于是杂志版权页、封底等处一律印为“邮编”。 社长老牛分管行政、后勤,印刷稿纸、信封须由其签字批准,于是杂志社用的稿纸、信封始终是“邮码”派。 至于约稿函、退稿信,由编辑个人撰写、复印,充满个性风格。经过多年斗争与融合、融合与斗争,杂志社的约稿函、退稿信形成两个差别微妙的版本:有的编辑用“邮编版”,有的编辑是“邮码派”,由细处无声而坚硬地体现着全社干群的路线抉择、选编站队。 这年,杂志社新来了大学生小陈。弄清社里关于邮编、邮码的争论,小陈大咧咧说:“嗨,这有啥好争的?既然说服不了对方,就不要简称嘛,写全称邮政编码,不就是多两个字吗?印于杂志、信封稿纸上,不多占地方,完全不增加印刷成本嘛。” 小陈此说,迅疾传遍全社,亦为社长老牛、总编辑老马知悉。 社长老牛、总编辑老马在所有问题上皆相持不下,皆尿不到一个壶里,皆须争成你错我对,然,对待小陈,两人却殊途同归,领导所见略同:年底,小陈过了试用期要转正,社里开班子会研究。社长老牛、总编辑老马异口同声地认为:该同志做事浮躁,言行不成熟,不适合做舆论工作,不适合出版岗位。 社长老牛说:立场不牢,地动山摇。 总编辑老马说:缺乏文化风骨,何以担当文化? 班子会一致决定不予聘用小陈同志。

0 阅读:0
文新聊情

文新聊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