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让 DeepSeek 评自己的择偶条件,我大致看了一下,这可算是一次「梦女现场」。
比如这条:工作要在大厂,月收入 5 万及以上,存款 7 位数(百万级别),二线城市有房,父母有退休金,95 后。长相要 6 分及以上,体重中等。
95 后多少岁?30 岁。
30 岁要具备以上条件,不管是哪个行业都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是顶级资源。
问题就来了,你自身的条件是什么?完全不提。
这些条件在本质上就是一份「当代验资报告」,把婚恋市场异化成科创板上市路演——只不过现在搁招股书(DeepSeek) 里写的不是商业模式,而是女性价值和基因市盈率。
当她们要求男方30岁前存款百万时,往往是认为自己「年轻貌美」就该折现成原始股。
但按经济学原理,颜值会逐渐消失,属于贬值资产。
而财富是复利增值资产,所以,别说择偶,依我看更像是在交易,而这场交易就是在用即将过期的消费券兑换潜力股。
可能「梦女」们觉得自己的择偶条件稍微有些夸张,还特地写明了:「不需要一线,二线有房子也可以」。
嗯...要求二线有房起来好像有一点点务实,可实际上这就属于认知短板。
你看看杭州未科三万一平的鸽子笼,还有成都天府新区带院落的叠拼,这在房产证上也叫「二线有房」。
这就像在相亲市场高喊「我要喝牛奶」,却分不清蒙牛和娟姗乳业的区别,纯粹是互联网黑话包装的农业社会思维罢了。
说得难听写,可能连自己的需求都不知道什么。
要我说,真正该用DeepSeek测算的,是这些条件组合的概率密度函数。
当北上广深30岁男性年入60万+人群仅占0.7%,而提出条件的女性占比超过12%时,才是 DeepSeek 评自己的择偶条件的重点——婚恋市场存在结构性失衡。
所以,说到底,这不是择偶,是打着婚姻旗号的「阶级穿越幻想」。
这些人真正需要的是伴侣吗?不是!
她们需要的是一个能用彩礼金额补足自己人生KPI的NPC——毕竟靠自己从月薪八千攒到百万存款太难,但只要把压力转嫁给「未来老公」,就能在闺蜜群里继续维持「独立女性」人设。
当相亲简历变成资产负债表时,民政局真该增设会计审计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