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中介物色目标:中介通常会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物色女性,如在越南贫困地区,向女方家人许诺一笔 “彩礼”,并向女孩承诺富裕的未来,诱使她们参与其中。 虚假宣传吸引男方:通过各种渠道发布虚假广告,如宣称 “16 万就能娶到东南亚新娘”“包办东欧美女相亲一条龙服务” 等,利用一些男性在国内婚恋市场的困境和对跨国婚姻的浪漫想象,吸引他们上钩。 安排见面与交易:男方先通过中介提供的照片挑选女方,见面时中介充当 “翻译官”,可能会刻意美化女方条件。男方同意后交易达成,中介安排女方学习基本中文和生活技能。 完成 “婚姻” 获取钱财:举办形式上的婚礼,中介收取包括彩礼、服务费等各种费用,等男方支付款项后,“新娘” 或失联或婚后不久离开。
典型案例 平舆县跨国婚姻诈骗案:2016 年 11 月,河南驻马店平舆县警方破获系列跨国婚姻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从 2015 年 8 月开始,输送越南籍女子 20 多人,成功实施骗婚 10 余起,利用非法入境的外籍妇女,假借结婚诈骗受害人礼金近 60 万元。 山东夏津跨国婚姻诈骗案:周某和李某通过短视频平台和朋友圈发布 “成功案例”,声称包办出国相亲到婚礼的一条龙服务,未婚的王某等看到广告后交付大笔定金,跟随前往巴基斯坦 “相亲”。婚礼后 “新娘” 不主动谈回国、经常失联且频繁索要钱财,后当地警方以涉嫌拐卖人口将参与者拘留审查。 安徽阜南老挝新娘骗婚案:安徽阜南张寨镇邢女士一家花 28 万元为儿子娶来的老挝新娘,在婚宴后第七天带着行李消失。当地婚介收取的 28 万服务费包含 “新娘” 往返机票、彩礼及中介抽成,而 “老挝新娘” 实际成本不足 5 万。
造成的危害 经济损失:受害者往往花费大量钱财,如积蓄、借款等,最终钱被骗光,如河南的王振杰被骗光父母大半辈子积蓄。 情感伤害:受害者在情感上受到极大打击,原本对婚姻的期待落空,还可能产生信任危机和心理创伤。 社会问题:买卖婚姻严重侵犯人权和人格尊严,破坏社会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还可能引发跨国法律纠纷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