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哈尔滨,抗联将领李兆麟夜里支开众人 ,连警卫都没带,悄悄地进入一栋房子的二楼。第二天他就被人发现,死在了大楼里。凶手是谁?发生了什么?
那年哈尔滨3月的街头,冬天的夜晚格外静谧。
李兆麟紧握着手中的大衣领,步伐沉稳,走向那个约定的地点,眼神中,透露着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又似乎未完全警觉。
毕竟,这是一个他熟悉的地方,这里曾是抗联的秘密联络站,曾经的战友、朋友,甚至一些隐秘的合作人,都会时常出现在这里。
水道街9号,依旧是他曾经几度拜访过的地方。
这栋房子没有显眼的标志,外观破旧,窗户上积满了灰尘,仿佛是一座被时间遗忘的老屋。
李兆麟站在门前,微微停顿了片刻,抬起手敲了敲,那扇厚重的木门。
门缓缓地开了,站在门口的是一个面容冷峻的女人,孙格玲,抗联的老朋友,也是这次见面的主角之一。
"进来吧,外面冷。" 孙格玲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可捉摸的温柔。
她没有多问李兆麟为何突然造访,轻轻一笑,示意他进入屋内。
屋内的布置显得非常简单,木质的家具散发着沉闷的气味,空气中的霉味,在寒冷的冬季更加明显。
李兆麟进屋后没有再多说话,径直走向了窗户旁的一张椅子坐下。
孙格玲转身进入厨房,片刻后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茶水,递给李兆麟。
"先喝点茶,暖暖身子,咱们再聊。" 孙格玲一边说着,一边将茶杯递到李兆麟的手中。
李兆麟接过茶杯,随意地抿了一口,未察觉到其中异样的气味。
他放下茶杯,感到一丝困倦的感觉涌上心头,头昏脑涨。
孙格玲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站在一旁,看着李兆麟的反应,屋内的气氛逐渐变得沉闷。
李兆麟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感到一阵剧烈的头晕,眼前的景象开始模糊不清。
茶中的毒素迅速在体内发挥作用,李兆麟感到,自己仿佛无法控制身体,视线逐渐模糊,头顶仿佛有无数的声音在回荡。
“您没事吧?”孙格玲的声音显得有些遥远,仿佛从另一片空间传来。
李兆麟终于没能坚持住,猛地向后一仰,重重地摔倒在地,孙格玲冷冷地望着倒地的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就在那一瞬间,高庆三悄悄走进了房间,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匕首,迅速地刺向李兆麟的胸部。
七刀精准无误,刀刃刺穿了李兆麟的心脏,血如泉涌,但他再也无力挣扎。
孙格玲没有再说话,转身走向窗户,望着外面的雪景,这一切的安排,终于得到了结果,那个曾经叱诧风云的将军,在这座城市的一个隐秘角落,永远地倒下了。
当夜深人静,特务们开始迅速处理现场。
没有时间拖延,他们匆忙地将尸体掩埋,甚至未能完全清理掉现场的痕迹。
高庆三将李兆麟的尸体抬上楼,锁上门,匆忙离去。
第二天,李兆麟的秘书,李桂林和其他工作人员按时前来,却未见李兆麟的身影。
他们开始感到不对劲,四处寻找,最终在那栋楼的二楼,找到了李兆麟的尸体。
尸体的发现,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与愤怒,苏联的调查人员立即介入,进行详细的调查,经过一番搜查,最终发现茶杯碎片中,含有氰化物的成分,这一发现让案件的谜底慢慢揭开。
李兆麟的死,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疑团。
死因看似简单,背后的动机却复杂而深刻,多年来,他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一直令敌人忌惮,在战后,他的命运,却被一杯茶所决定。
此案成为了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重大新闻,各方势力在背后纷纷争斗。
这起谋杀案,是对李兆麟个人的背叛,更是对整个抗联精神的一种亵渎。
对李兆麟来说,死不是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信任的背叛,和死亡的来临,竟是如此突然,如此悄无声息。
他终究未能,活着看到那个年代的曙光,未能亲眼见证,自己的奋斗成果。
他的名字,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亮,而又孤寂的星辰,照亮了那些,曾为自由而斗争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