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在病逝前,拉住前来看望他的郭汝瑰说:“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当时是不是共产党?”郭汝瑰委婉地说:“我们是属于政见不同。”
杜聿明元帅已经卧病在床多日。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曾经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如今岁月不饶人,他躺在床上,两鬓斑白,身形消瘦,只有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还在诉说着过往的峥嵘岁月。 一天,前来探望杜聿明的,是他的老部下郭汝瑰。杜聿明见郭汝瑰进来,挣扎着想要坐起身来。郭汝瑰连忙上前搀扶,杜聿明却摆摆手,示意他不用。良久,杜聿明缓缓开口,声音虽然虚弱,但却铿锵有力:"老郭,我们也算是相交多年了。今天,我怕是时日无多,所以有些话,我想在临走之前跟你说个明白。" 郭汝瑰心中一紧,他隐约预感到杜聿明要问什么。果然,只听杜聿明接着说道:"当年淮海战役,你是不是跟共产党有勾结?你是不是泄露了我军的机密?" 郭汝瑰沉默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老杜,你我都是从戎多年,对大是大非自然有自己的判断。我当时的所作所为,也是基于自己的政治立场。或许在你看来,我是叛徒,是卖国贼。但在我看来,我不过是选择了一条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
其实早在大革命时期,郭汝瑰便已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他在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期间,聆听过萧楚女、恽代英等人的讲座,也阅读过李达、陈独秀等革命先驱的著作。
作为黄埔军校的学员,郭汝瑰通过袁镜铭的介绍加入了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郭汝瑰随黄埔军校的部队迁往武汉,并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安排提前毕业,担任兵运工作。
蒋介石的反动政变让郭汝瑰深感震惊。他的堂哥郭如栋当时是川军的将领,郭汝瑰的任务是说服郭如栋不要支持蒋介石。然而,尽管郭汝瑰成功劝阻了郭如栋出兵相助蒋介石,但最终郭如栋却倒向了蒋介石阵营,并在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与吴玉章失去联系。郭汝瑰因而与党组织的联系中断,转而被安排赴日本留学。
1931年他从日本退学返回上海时,已难以在军界立足。在尝试加入南京的陆军大学时,由于“擅自退学”这一原因,他一度被拒绝。然而,最终他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周旋,凭借着自己的背景与努力,得以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在陆军大学的学习,使郭汝瑰与一些军事将领建立了关系,并受到了教育长杨杰的赏识。尽管郭汝瑰在陆大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本可以直接进入部队,但他选择不参与国民党内战,并在杨杰的照顾下进入陆军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汝瑰的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他在14师担任参谋长时,表现出色。
在抗战初期,郭汝瑰所在的14师奉命参加淞沪会战,原先担任42旅旅长的官员因胆怯未能上阵,郭汝瑰临危受命代为指挥,带领部队与日军激战七昼夜,虽然损失惨重,仍成功坚守阵地。
随着战局的发展,郭汝瑰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在长沙会战期间,他指挥的暂编第五师尽管兵力有限,却展现了不俗的战斗力,受到薛岳的高度评价。这一切为他后来的晋升铺平了道路,最终郭汝瑰在蒋介石的提拔下,成为了军务署署长兼国防研究院副院长。
抗日战争结束后,郭汝瑰恢复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开始为解放战争提供情报。他为我军提供了许多关键情报,尤其是在孟良崮战役中,他提供了国军的作战部署,帮助我军全歼整编七十四师,成功挫败了蒋介石的攻势。在淮海战役中,郭汝瑰提前向党中央提供了国民党军将集中守江的情报,解放军得以顺利实施围歼,最终取得胜利。 杜聿明闻言冷笑一声,想要反驳,却突然感到一阵气血上涌,不由得咳嗽起来。郭汝瑰连忙给他顺气,杜聿明挥手示意自己无碍。 待杜聿明缓过劲来,郭汝瑰接着说道:"老杜,往事已矣,何必再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你我立场不同,但我始终敬重你是一位爱国将领。" 杜聿明闻言,眼睛里似乎有泪光闪烁。他缓缓地说:"老郭,我这一生,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为国尽忠。我不怕死,只是不甘心就这样死去,带着这么多疑问和遗憾。我只想知道,当年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失败?是我的无能,还是你的背叛?" 郭汝瑰长叹一声:"老杜,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一些个人的悲欢离合,注定要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随着时代的波涛,或浮或沉。" 杜聿明点点头,似乎是认可了郭汝瑰的说法。他用力握住郭汝瑰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老郭,我这一生,没什么留恋的。我只希望国家能够昌盛,人民能够安康。我们这一代人,在乱世中摸爬滚打,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但愿后人不要再重蹈我们的覆辙,能够记取历史的教训,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风雨
小编杜聿明元帅,是你封的吗?多读书多看报多学习少逼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