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比亚迪豪掷百万奖励举报黑公关、黑媒体关键线索人。
我看了一下:8人瓜分1-10万奖金,而一个「曾某」凭一条证据就能独占百万。
对黑公关现象零容忍,怎么做?
比亚迪直接发动消费者当「反黑特工」——最高500万悬的赏金直接砸下去,把黑公关产业链瞬间变成高危职业。
也许你会说,介不是撒钱作秀嘛?
并不是,这是对黑公关现象零容忍的宣战。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现在黑公关的猖獗程度已触目惊心。甚至出现「工作日五天必黑比亚迪」的KPI式抹黑。
我记得当时李云飞还怒斥了这种行为:「我们容得下批评,但忍不了为黑而黑的职业喷子!」
现在的精准打击,比单纯删帖高明十倍——用法律铁锤+金钱诱惑,把黑公关的「队友」变成掘墓人。
那这种做法有没有效果?有。
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两年起诉20余个黑号,30多个重点目标被实时监控,评论区都成呈堂证供。在去年还告赢「龙猪-集车」获赔201万,直接让职业黑粉掂量违法成本。
相信我,比亚迪长期与黑公关周旋,现在的反击方式有很多种。
它正在用司法判例重构竞争规则。
这是相关数据:「2023年汽车行业网络侵权案下降27%,企业舆情处置效率提升41%。」
包括国内的其它车企,也因当要学习。
当黑公关从业者开始研究《刑法》而非《传播学》时,业内的环境才能算是净化了一半。
对黑公关现象零容忍,永远不能是比亚迪的独角戏,而是中国智造觉醒的信号——与其在污水里互泼,不如联手抽干整个粪坑。
现在缺的是一个敢于把作弊者踢出牌桌的规则重建者。
momo
工业垃圾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