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特来中国买导弹,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还没等说出口,沙特谈判生怕中国反悔,迫不及待表示:1亿美元一枚,共买35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阿拉伯半岛的金色沙漠上,沙特阿拉伯这个石油储量占全球四分之一的国家,人均GDP远超众多发达国家,然而财富光环背后,却隐藏着无法言说的焦虑。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东如同一片复杂的地缘政治旋涡,沙特虽然富可敌国,却在军事上如同赤裸的羔羊,以色列战机频繁在沙特领空挑衅,伊朗军舰袭扰石油运输线,连伊拉克也不时向这个富裕邻居伸出贪婪之手。 法赫德国王深知,没有强大武器,再多石油美元也买不来真正安全,沙特曾从欧洲购买大批幻影战机,但这些常规武器在导弹时代只是花拳绣腿,他们需要的是真正具威慑力的战略武器——远程导弹。 当时能生产先进导弹的国家寥寥无几,沙特首先求助于美国,却收到冷淡回应:"射程超过300公里的武器,概不出售!"美国显然更在乎以色列的安全,沙特退而求其次,希望购买射程仅130公里的"长矛"导弹,结果依然碰壁。 转向苏联?几乎不可想象,冷战将世界割裂为两大阵营,而沙特作为美国盟友,自然被视为苏联对立面,更何况,沙特曾通过压低油价重创苏联经济,这笔旧账苏联不会轻易忘记。 雪上加霜的是,沙特得知伊朗已从苏联获得"飞毛腿"导弹,射程达200公里,这个消息击碎了沙特最后的安全幻想,在绝望之际,法赫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中国当时刚开始改革开放,与沙特尚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法赫德听说,中国已研制出东风-3型导弹,射程高达2800公里,足以覆盖整个中东,这正是沙特梦寐以求的战略威慑武器。 1987年沙特国防部长苏尔坦亲王带着国王密令,秘密访问北京,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中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不仅同意武器交易的可能性,还破例邀请沙特代表团参观东风导弹基地——这在当时极为罕见。 中方还特意安排了导弹发射演示,当巨大的东风-3拔地而起,精确命中数千公里外目标时,苏尔坦眼中闪烁着难掩的惊叹,这种威力与精度,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接下来是谈判桌上的交锋,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尚属新手,对沙特这样的石油富国财力缺乏准确认知,经反复权衡,中方决定开出每枚导弹1000万美元的价格。 就在中方代表试探性地伸出一根手指,准备说出"一千万美元"的报价时,沙特代表误解为"一亿美元",迫不及待地抢先表态:"成交!一亿美元一枚,我们要三十五枚!" 谈判室内霎时鸦雀无声,中方代表团面面相觑,眼神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惊讶,在那个年代,中国外汇储备不足二十亿美元,而这位阿拉伯王子却轻描淡写地提出一笔三十五亿美元的交易,几乎占到当时中国全年外汇收入的一半。 震惊之余,中方代表保持着外交家应有的镇定,避免解释误会,转而讨论合同细节,最终,这笔交易以三十五亿美元成交,中国还额外赠送了一枚导弹,三十六枚东风-3导弹,为沙特带来了长达三十年的战略安全保障。 法赫德国王喜出望外,这一价格远低于他的预期,据传,他甚至表示愿意将总价提高到一百亿美元,如果中国能提供核弹头,然而,中国基于防核扩散原则,婉拒了这一要求。 对沙特而言,这批导弹意味着军事力量的质变,东风-3的超长射程使沙特一跃成为中东不可忽视的军事强国,对中国而言,这笔交易打破了西方对中东军售市场的垄断,为中国军工产业开辟了国际化道路,同时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为确保技术安全,中国坚持保留导弹的日常维护权和发射按钮控制权,经深思熟虑,苏尔坦亲王接受了这一安排。 至于付款方式,与外界想象的"现金装满飞机"大相径庭,当时沙特能立即支付的现金约为十亿美元,剩余款项通过物资抵债和分期付款完成,这揭示了石油国家表面光鲜背后的财务实情。 整个交易过程秘密进行,一艘不起眼的货轮载着这批足以改变中东军事格局的武器驶向阿拉伯半岛,全程仅有中方技术人员陪同,负责导弹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 这批导弹很快派上用场,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沙特高调展示了东风-3,有效震慑了伊拉克可能的军事冒险,为海湾战争期间盟军在沙特的部署提供了安全保障。 随时间推移,这笔交易的历史意义愈发凸显,1990年7月中国与沙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和投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直到2014年,在保守这个秘密近三十年后,沙特才在一次阅兵式上首次公开展示这批导弹,向世界宣告这段不同寻常的军事合作历史。 一根手指,两种解读,三十五亿美元,三十六枚导弹,三十年的战略震慑,这个源于文化差异的误会,最终成就了一段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传奇。 信源:中华网——987年沙特为自保,35亿美元购买中国东风导弹,为何觉得很值?
1987年,沙特来中国买导弹,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
如梦菲记
2025-02-20 16:24: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