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强制安装令:技术跃进与行政焦虑 事件经过 2025年2月19日,广西南宁宾阳

火星是超亮的 2025-02-20 16:31:02

AI强制安装令:技术跃进与行政焦虑 事件经过 2025年2月19日,广西南宁宾阳县委书记梁展凡在县政协经济界分组讨论中提出,要求参会者“每人至少安装两个人工智能软件”,即国产AI工具DeepSeek和豆包,并强调“必须会用”。他预测未来6个月类似ChatGPT的英文版AI工具将“颠覆认知”,并呼吁公职人员主动拥抱新技术以提升工作效率。该指令虽未明确适用范围,但被普遍解读为面向全县公职人员的强制性要求。此前,苏州、郑州等地已开展干部AI培训,推动政务系统与AI技术融合。 个人观点 1. 行政命令的“技术乌托邦”困境 梁展凡的强制要求暴露了地方政府对技术革新的焦虑。尽管其推动“人工智能+”的初衷是为提升行政效能,但通过行政命令推广工具,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跃进”思维。这让人联想到本世纪初政府要求公职人员学打字、用办公软件的旧模式,但AI工具的复杂性和应用场景的多样性远超基础技能,强制安装可能流于形式,甚至引发抵触。 - 对比案例:微信的普及依赖市场需求而非行政指令,而过往强制推广的政务APP多沦为“僵尸应用”,证明技术生命力源于实际效用而非权力背书。 - 执行隐忧:若缺乏配套培训与考核机制,安装可能止步于“打卡任务”,无法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升。 2. 技术民主化与权力干预的冲突 县委书记的“必须”措辞,折射出技术推广中的权力主导逻辑。AI工具的普及本应遵循市场规律与用户需求,但行政命令将技术选择权收归权力中心,可能扼杀基层创新。例如,DeepSeek和豆包被指定为“标准答案”,但不同岗位对AI工具的需求差异显著(如数据分析岗需更专业模型,基层窗口服务或需语音交互工具),一刀切政策可能造成资源错配。 3. 公职人员的“工具异化”风险 强制安装AI工具的背后,隐含对“技术替代人力”的过度期待。AI虽能辅助公文起草、数据分析,但政务核心决策仍需人文判断与价值权衡。若将AI工具神化为“万能解药”,可能导致公职人员过度依赖技术,削弱独立思考能力。例如,AI生成的报告可能掩盖真实问题,或算法偏见影响政策公平性。 网友评论风向 - 支持派:认为“政府带头拥抱AI是进步”“基层效率低下早该用技术革新”,尤其肯定苏州、郑州的培训模式。 - 质疑派:嘲讽“形式主义新高度”“领导一句话,基层跑断腿”,担忧强制安装沦为形象工程。 - 理性派:建议“按需培训、自愿使用”“开放多工具选择,避免技术垄断”,并呼吁公开AI使用效果评估数据。 结语 梁展凡的AI安装令,是技术时代行政焦虑的缩影。真正的“人工智能+”政务,不应是简单粗暴的工具堆砌,而需构建“需求驱动—能力匹配—伦理约束”的生态。若政府能放下“必须”的权威姿态,以试点探索、激励引导取代强制命令,或许更能让技术扎根于治理土壤,而非悬浮于权力幻象。毕竟,AI的价值不在安装数量,而在能否让“人”更好地服务人。

0 阅读:60
火星是超亮的

火星是超亮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