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九年,吏部尚书孙丕扬着手“京察”事宜,也就是对京城官员进行考核。根据过往惯例,大家都心照不宣,只是走个过场。 可是,这个孙丕扬跟东林党走的很近,便开始对“非东林党”铁面无私了。彼时,浙党大佬沈一贯已死,内阁里的阁老是东林党人,叶向高,李廷机。 眼看着,东林党人要党同伐异,排除异己,其他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榜眼出身的汤宾尹身边逐渐聚集了一些无人关照的人,并被称为“宣党”。 按道理讲,宣党肯定是斗不过东林党的,可是汤宾尹这个人的名望很高,文采也高,情商更高。 彼时的东林党很头疼,不想汤宾尹做大。可惜,汤宾尹是榜眼出身,自家东林党实在找不到一个能与之比文采的人。拼学历肯定是拼不过的。 于是,在东林党的授意下,孙丕扬大人就准备“擒贼先擒王”,拿下汤宾尹。于是,庚戌会试,终于出事了。 以下是不同立场的人对同一事件的描述。 那一年会试的主考官是吏部右侍郎萧云举和王图,汤宾尹是同考官,相当于阅卷老师。 注意,孙丕扬是吏部尚书,主考官是吏部右侍郎。 那一年,有个浙江叫韩敬的考生。他的考卷是由考官徐銮批改。这时候,事情就发生了。根据东林党人的说法,原本徐銮已经认定韩敬考的太差了,把试卷扔垃圾桶里了。 可是,汤宾尹蛮不讲道理,擅自把试卷从垃圾桶里捡起来,涂改了以后,评为第一。这种情况其实也发生过,叫“拾遗”。 可是,东林党人认为,汤宾尹只是同考官,没有资格“拾遗”。可是,汤宾尹的文坛泰斗,他认同的考卷,一般人还真没本事反驳。 轮到殿试时,内阁里的东林党人发挥了作用,根据他们的评选,要把状元内定给钱谦益。 没错,就是那个“水太凉”钱谦益。这属于典型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东林党人在提携后辈。 可是,汤宾尹拼了老命反对。在这场暗战中,最终由万历皇帝一锤定音,状元郎改成了韩敬,钱谦益成了钱探花。 根据东林党人的描述,作为国子监祭酒的汤宾尹显然是在无理取闹,破坏规矩,无理取闹。 可是,还有另一个版本。根据汤宾尹自己的陈述,当时,他批阅完自己的考卷,就去徐銮的办公室串门。徐銮说自己已经批阅出了自己认为的第一。结果,汤宾尹看后觉得水平也只是“还行”。 谁知,汤宾尹突然翻到了韩敬的考卷,两人读后,都觉得应该评为第一。 可是,徐銮的“第一”已经评出来了。为了不埋没人才,就把韩敬的考卷让汤宾尹拿走,评定成了第一。再后来,主考官萧云举,王图也觉对韩敬的试卷大加赞赏。 所以,东林党人和汤宾尹,谁说的比较可信。其实是汤宾尹。 第一,他是探花出身不可能不懂规矩,还犯涂改试卷的低级错误。第二,当事人徐銮自己也承认,他确实把韩敬的试卷给了汤宾尹。 那么,事情是不是以汤宾尹的胜利结束呢?怎么可能?不久后,汤宾尹就被吏部尚书孙丕扬在“京察”中,以“不严谨”的名义,摘了乌纱。 理由是,韩敬跟汤宾尹存在师徒关系。有趣的是,汤宾尹也不否认这件事。他被弹劾后,宣党也弹劾了东林党人,比如主考官王图就被罢免了。 所以,这个事件中有好人,有坏人吗?
万历三十九年,吏部尚书孙丕扬着手“京察”事宜,也就是对京城官员进行考核。根据过往
鬼谷子的智囊
2025-02-20 18:45:28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