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年羹尧发达后,曾经教过他的老师已经去世了,但老师家里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实在没办法了,师母就让儿子来西北找年羹尧讨个官做。
这个故事不见于正史,这个恩师姓杜,是浙江台州人士。
杜老师在年羹尧年幼调皮、众多老师都望而却步时,毅然接下了教导他的重任并对年羹尧寄予厚望。
年羹尧小时候很顽劣,家里给请了很多老师都被他打跑了,很多人说他朽木不可雕,要放弃对他的教育,唯独杜老师不计较他的顽皮,耐心引导。
人生路上能遇到明师,是人之大幸,年羹尧受杜老师调教从调皮捣蛋到志向远大的青年。
年羹尧对杜老师一直心怀感激。
后来,年羹尧在雍正时期一路高升,成为手握大权的大将军。杜老师那会早都去世了,留下了家中的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很清苦。
终于有一天,师母实在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指使小儿子去找年羹尧,好赖的要一个官做,好歹一家人不至于饿死。
这个小杜却是个不太机灵的孩子,来到西北后,没有先去打听年羹尧的喜好和习惯,而是直接找了个客栈住了下来。更糟糕的是,他为了省点儿住宿费,还跟客栈老板透露了自己是来投靠年羹尧的。
年羹尧在西北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老板一听,不敢怠慢,赶紧给小杜安排了个上好的房间,还免了他的住宿费。
小杜在客栈里过了几天舒坦日子后,才想起给年羹尧投名帖。年羹尧得知恩师已经病逝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可是听到小杜提出想当个官时,年羹尧却犹豫了。
他这的官没有清闲的,都是要把脑袋别在腰带上的,上战场打仗,他眼里是容不得逃兵的。年羹尧治下一向严,自然容不下小杜这样的。万一小杜没了命,他没办法和恩师交代。
要是不让小杜拼命,那其他将士怎么看。
于是,年羹尧决定先考验考验小杜。
他暗中观察了小杜在客栈的表现,发现这小子实在不是当官的料。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毫无上进心。年羹尧心里暗暗叹气,这样的人怎么能在自己手下当官呢?就算强行安排个官职,也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他看到小杜在名帖上说自己家徒四壁,当官是为了让母亲过上幸福生活,便心生一计。
年羹尧把小杜叫到将军府,让自己的护卫们集合起来,给小杜来了个“下马威”。小杜一看这阵仗,吓得腿都软了。年羹尧看着他这副怂样,失望至极。
他语重心长地对小杜说:“你这样的表现怎么能在我手下当官呢?要是上了战场,你连走路都走不动吧!我本来以为恩师的儿子一定是个勇敢的人,没想到你却如此懦弱。你还是回家好好侍奉母亲吧!”
小杜被年羹尧这番话说得羞愧难当,灰溜溜地离开了将军府。
一路上,他心里满是对年羹尧的抱怨,觉得他羞辱了自己,不顾父亲的恩情。看他回到家时,却发现家里已经焕然一新。原来的破草房变成了一座宽敞明亮的大宅子。
母亲笑呵呵地告诉他:“这都是年将军的恩情啊!他出钱让当地的知县给我们家建了大宅子。你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他!”
小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年羹尧以另一种方式在帮助他。
年羹尧虽然因骄横跋扈而遭到清算,但他在一些私德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后来,也因为这件事,他被皇帝忌惮。因为一个大西北的官居然能指挥动浙江的县令,可见他的手伸得有多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