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国从意大利买回85枚腹蛇导弹,总共花费了5500万美元。没想到的是,4年以后进行试射时,导弹竟然只飞行了5KM就落地了,而意大利当初承诺的可是能飞行80KM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国是否成为了意大利的冤大头?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英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与装备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1975年,经过多轮艰难谈判,中国与英国达成协议,购买了包括“斯贝”发动机在内的军事装备。这一发动机,最初用于英国的F-4K战斗机,在中国成为多个战机的配套动力。 尽管“斯贝”发动机性能上并不突出,尤其是在高空高速性能方面存在缺陷,但它的适用性广泛,最终成为多种型号战机和轰炸机的主力动力。在此期间,另外一项重要的技术引进便是对歼-7战斗机的改进。 歼-7原本是一款基于米格-21的中国国产战机,其性能虽有一定优势,但在电子设备和航电系统上远远落后。 1980年,中国与英国马可尼公司签订合同,引入了先进的航电设备和火控系统。同时,L7 105毫米线膛炮作为冷战时期英国研制的主战火炮,专为应对苏联坦克设计 中国从奥地利引进了L7火炮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国产化改进。这款火炮最终装备了79式主战坦克。 1984年,中国从英国和瑞典引进了“辛柏林”炮兵侦察雷达。这款雷达系统主要用途是在战场上通过侦测敌方炮火弹道,及时反击敌方炮阵。 在对越战争中,该雷达系统表现出色。尽管在实战中出现了被越军侦察兵摧毁配套电源车的意外事件,但该系统经过修复后重新投入使用,并且在后来的研发中,成为国产371型炮兵侦察雷达的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由于当时中西方蜜月期逐渐结束,中国开始在防空系统的引进上取得了展。从英国引进的“海标枪”防空导弹原本是为中国舰船提供防空保护的装备。 这款导弹在性能上具备较强的区域防空能力,最大射程可达70公里,且能够有效打击中高空目标。 1982年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暴露了该导弹在实际战斗中的一些缺陷,尤其是在拦截低空目标时的反应迟缓。 尽管“海标枪”导弹未能成功引进,但中国对现代防空系统的需求推动了自主研发工作,特别是在舰空导弹领域。 德国的“霍特”反坦克导弹的最大射程为4公里,具备较强的穿甲能力。 虽然由于国内对其高昂的成本和操作难度的担忧,最终未能成功引进,但以此为参考,中国自主研制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 德国的Bo 105轻型直升机也进入了中国的选型视野。然而,最终中国依然选择了法国的SA342L1“小羚羊”直升机。中国不仅获得了技术转让,还实现了自有装备的生产能力。 中方代表团多次前往德国,参观了豹2坦克的生产线和测试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由于当时的高昂价格,双方未能达成合作。然而,德国方面仍愿意提供动力系统——MB8V331TC41型柴油机。中国随后根据豹2坦克的设计理念,开始自主研制第二代主战坦克。 与此同时,中国代表团前往欧洲,考察了由英德意三国联合研制的“狂风”战斗轰炸机。这款飞行器不仅具备强大的空中支援能力,还能够执行对地攻击、战场遮断等任务。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2马赫,飞行高度可达15,240米,且拥有卓越的超低空突防能力。 中国对这款战机表示浓厚兴趣,甚至考虑合作生产。 尽管德国方面愿意提供航电和发动机技术,并提出联合生产的方案,但最终由于高昂的成本和大规模生产的难度,该合作计划未能实现。此时,中方决定放弃进口的选项,转而加速自主研制。另外,中国在空空导弹领域远远落后于美国、苏联等军事强国。特别是在超视距打击能力方面。 超视距打击能力,即战机能够在敌人肉眼无法察觉的距离发起攻击,是现代空战的重要能力。 1988年,经过多方评估后,中国与意大利达成了一项军火交易协议,采购了85枚“蝮蛇”导弹。这款导弹的射程可达到80公里,仅次于美国的“响尾蛇”导弹。 中国还要求意大利提供相关的核心技术文件和生产技术培训。 这一请求得到了意大利的认可,尽管当时国际局势较为复杂,美国直接禁止对华出口武器。 但意大利最终将全部技术文件交给了中国。 然而,当中国首次进行“蝮蛇”导弹试射时,导弹发射后仅飞行了5公里便坠毁,远远低于意大利宣称的80公里射程。 研究人员决定对试射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检查。 研究人员发现,歼-8战机在发射“蝮蛇”导弹时,机载火控雷达存在暂时性供能不足的现象。 此外,老式的连续波照射器会对导弹的引导装置产生干扰。 这些问题一经发现,立即得到了解决。 歼-8战机的相关问题被彻底排除。 重新试射时,歼-8搭载的“蝮蛇”导弹表现出色,五发导弹中四发命中靶标。 参考文献:[1]张玉琪.《军事理论》混合式教学改革[J].中国军转民,2025(1):94-95
中美战机王座易主!歼10CE七杀F-16引爆全球炸锅美式霸权空中崩塌!巴基斯
【123评论】【1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