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登记数据同比下降20.5%,不结婚的人比结婚的人多吗? 不久前逛街的时候,碰

沁沁随心生活 2025-02-21 12:17:40

结婚登记数据同比下降20.5%,不结婚的人比结婚的人多吗? 不久前逛街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女同事,她正在工会驿站做义工呢。聊天的时候,我得知这个同事的女儿跳槽到阿里巴巴工作了。 我同事的女儿毕业于福建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在郴州市政府旅游部门工作过,之后又跳槽到广东省农业厅的一个部门打工。 总的来说,她女儿比较活跃,现在跳槽到阿里巴巴工作,收入翻了一番,这算是个不错的结果,只是都三十岁了,还没找男朋友,这让我这个女同事很揪心! 还有我们原来工作单位一位副老总的儿子,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在长沙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年龄也已经三十多岁了。 家里全额出资在长沙给他买了一套大房子,可他就是不想找女朋友,不愿意结婚,更奇特的是,他把大房子全部打通,改造成健身房、小影院,就算父母来了都没地方住,也可以说是断了父母催他结婚的念想,他父亲说,这个儿子真是不孝啊。 今天上午,我的一位同事说了这么一件事,她有个熟人很有钱,但就是不结婚,通过代孕公司找了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代孕,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 每次跟同事聊天,都感觉结婚的比不结婚的少,不结婚好像成了正常现象,结婚反倒成了稀罕事。 近日,民政部公布的2024年结婚登记数据表明,结婚登记对数为610.6万对,同比下降20.5%。综合多份权威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首先是人口结构的变化,适婚群体规模缩小。一方面,适婚人口基数大幅减少,2013年20 - 40岁适婚人群为4.35亿,2023年降到3.71亿,十年间减少了6397.9万人,这和“80后”“90后”人口规模下降直接相关。另一方面,性别比失衡加大了择偶难度,20 - 40岁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农村地区高出生性别比的问题较为突出。 婚姻观念也出现了转变,从“必需品”变成了“可选项”。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年轻人更看重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婚育的优先级降低了。同时,部分年轻人将婚姻和生育分开看待,“先立业后成家”的观念很流行,未婚女性的比例有所增加。 经济压力和制度性障碍也不容小觑。大城市房价高、农村“天价彩礼”抑制了结婚的意愿。职场和家庭平衡的难题,像996工作制、育儿成本高以及托育资源短缺,也让年轻人对婚姻有所顾虑。 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变化同样有影响。互联网冲击了传统的婚恋模式,社交媒体虽然扩大了择偶范围但降低了稳定性,短视频平台传播新的观念。此外,2024年农历“无春年”被视作“寡妇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婚登记数据。 政策和代际差异也存在叠加效应。2023年因疫情积压的“补偿性结婚潮”结束,2024年又回归下降趋势。“60后”“70后”父母和“Z世代”的价值观冲突,催生了“代际催婚焦虑”。 结婚率下降会产生很多影响,不仅会使出生人口下滑加剧,婚礼行业也面临转型,部分企业转向“银发金婚”“二婚定制”等细分市场。目前,广东、山西等地已经试点“红娘奖励金”“结婚消费补贴”等政策,但效果还有待观察。 打工失业回农村 没有工作回农村 谁愿意替我上班 回到家乡找工作 远嫁打工之坚韧 90后职场老人 你能打工到多久 01年失业女生 竟然找不到工作

0 阅读:7
沁沁随心生活

沁沁随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