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公共安全,我豁出去了 都说12345,有事找政府,政府 就是要解决民众的急难愁盼的问题,让民众有获得感,幸福感。这是中央提出的口号,可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因为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政策需要在基层落地,需要办事人员的灵活变通,否则,就会大打折扣。下面给大家分享 一个我和政府打交道的事情。 我所在小区是本地区最繁华的商业小区之一,楼下是步行街,大型超市,餐饮、电影院等。每天出入的车辆数以万计,小区地下车库的车辆只能从后门出,前门的出入口只能进不能出,后门的出入口外面是单行车到,属于市政道路,两边都划有公共停车位,出门就是直角转弯的左拐,之前的设计是,出口两边直角转弯处划有车位,这样一来,在直角转弯处停的车正好挡住了小区出去的车辆视线,尤其是逆行的电动、摩托车,根本看不到対向来车,曾经发生了多次交通事故,为此,我们向政府部门反馈,直角转弯处的这两个停车位能不能取消,第一次很爽快,不到两天,这两个位置各打了两个桩,貌似问题解决的。 可是,不到几天,新的问题又来了,不讲武德的司机,将车停在了桩的外面,占据了一半的马路,这样一来,比之前更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在去年的某一天,我开车出去,在出口转弯的时候,一辆逆行的摩托车直接撞在我的车头上,好在事情不严重,只是刮蹭而已,后来交警来现场,自然是对方全责,当时,我就在现场跟交警说,这个位置的桩打的不合适,给乱停车的人留下来空间,也给我们造成了更大的麻烦,要向外打一点,至少要打四五个桩,让车完全不能停才行,当时交警处理完没说什么。 就这样,一直没有人来处理,随后,我多次分别向12345热线、数字城管、当地政府网站书面反馈,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的明明白白,有图有真像,12345的热线是永远没有下文,感觉那些接线员接完就完事,并不跟踪有没有办,曾经有某地的12345是外包,看来真有这么回事。其它的有回复,都是,这个地方已经有打桩了,如果你发现有乱停车的,打电话报警就行,或加大警力巡查,永远就是这一句。把我气得不打一处来,我说,报警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我们为什么不能想办法从源头上阻止,不让他乱停车,再说了,当我们车开到这,发现有乱停车的,我们是要报警等你们来处理完把车挪走,我们再开出去吗,这不是造成更大拥堵吗,我们有时间在这等吗?再说了,社会车辆数以万计,你处罚了张三、李四又来乱停,永远是处罚不完的,但是,不管你多么的不满意,多么的差评,反馈多少次,就是没人来处理,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人民网上看到有个地方领导人留言板,我发现有很多处理成功的案例,我也想试试,原本我是想留言给省委书记、省长或市委书记、市长的,后来想了一想,可能这样绕来绕去需要更长的时间,我就直接留言给区委书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有图有真相的说出来。最后期望书记大人能帮我们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一个区号显示为本地的座机号码打过来,一开始还以为是广告推销电话,就没接,过了几分钟又打过来,我就接了,对方自报家门是区委的工作人员,问我是不是反馈问题的本人,我说是的,又问我能不能来现场和交警一起沟通怎么解决这个事情,我说在上班,不方便去现场,这个问题我已经反馈过无数次,交警也很清楚,我再次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向这位工作人员复述了一遍,最后,我真切的希望他们能帮我们解决这个急难愁盼的问题,让我们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要等到出现更大的安全问题再来举一反三,这就晚了,我说这个问题,你们要是帮我们解决了,我是十分感谢你们,哪怕送锦旗我都愿意。 当天晚上,我下班回去,事情有了变化,这个位置多了两个石墩子,第二天回去,已经多打了两个桩,而且用水泥固定,不会那么容易坏了。 这个问题,从第一次提出来到现在,历时两年,一直不断的反馈不下数十次,都没有解决,直到在人民网上反馈,事情才有了转机,当然这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人民网的。 事情圆满办好,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同事时也要感谢这次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办事效果。我这个人好管闲事,这个关系到小区数千户居民和社会的公共安全,不容小觑,遇到影响公共安全和不好的社会现象总想发声,我做不到视而不见。 为了直观,我用简易图示展示现场前后的变化。 以上,与大家共勉,愿我们的公务人员办事的时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一点责任心,多 一点办事效率,愿我们的社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善良。
为了公共安全,我豁出去了 都说12345,有事找政府,政府就是要解决民众的
忆文聊情
2025-02-21 18:20:31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