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希望通过提高关税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进而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愿望。然而,中国的一个简单举措,却让特朗普的计划化为泡影,这个举措就是取消铝的出口退税。听起来似乎是中国在让步,但事实上,这是一次战略性的反击,旨在打击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企图。对于这一措施的真正意图和效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生产一吨铝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而美国尽管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电力基础设施却异常落后。大量地区仍在使用木头电线杆,频繁的大规模停电事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近几年,得克萨斯州的暴雪不仅导致电价暴涨200倍,还直接导致了电力使用成本的陡升,逼得居民不得不烧柴火取暖,最终酿成惨剧。电网私营的美国,资本家们显然没有动力升级基础设施或研发新技术以提升发电量。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取消了铝的出口退税,美国要在短期内实现铝的自给自足依然困难重重。
那么,转向清洁能源呢?虽然风力和光伏发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在这两个领域,中国早已是全球的领导者。过去几年,欧美国家高喊环境保护的口号,力求减少排放,然而实际行动与之南辕北辙。中国却在这些压力下,进军清洁能源并迅速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不仅对环境协定态度暧昧,甚至多次退出巴黎协定。清洁能源并不难推动,难的是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跟上中国的步伐。当发电问题无法解决时,美国也难以在铝的生产上有所作为,毕竟铝在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航空航天,铝的短缺将严重拖累美国科技的进步。
即便美国找到了替代方案,比如说从其他国家进口铝,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全球60%的铝产量都来自中国,中国的出口政策直接影响全球市场的供求关系。铝价格上涨将是必然结果,从而进一步抑制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与发展。即便未来美国建成了自己的铝生产线,中国只需稍一调整出口政策,用更低的价格冲击国际市场,就能让美国的努力化为乌有。更何况,美国对氧化铝进行限制来强迫中国正常出口铝,这种逻辑漏洞百出,因为中国同样可以通过提高内部生产效率和清洁能源技术,使得生产成本依然低于美国,保持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取消铝的出口退税,看似简单的一步棋,却蕴含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博弈中的深远策略,也反映了中美之间复杂的经济与技术竞争关系。中国并非在让步,而是通过这一举措展示了其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同时也揭示了美国在过时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发展中的不作为。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了一个事实: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掌控力,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关税政策所撼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