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交通站》为什么没被喷成神剧?
一、反派智商是在线的 别说抗日神剧,就是好多抗日正剧中,为了突出主角正派,鬼子和汉奸是强行降智的。而《地下交通站》中虽然表面上反派都嘻嘻哈哈,浑浑噩噩,感觉傻乎乎的,其实重要时刻他们的智商都是在线的。
比如,白翻译被策反那一集,贾队长马上就感觉不对劲了,一个劲的盯着白翻译。还有黑藤太君,一直感觉鼎香楼不对,一直在找机会试探鼎香楼,还有那个堡垒村,黑藤也感觉不对劲,也试探过一次。还有老六被石青山骗钱那次,也不是简简单单骗得,老六也是能看出来的。要不是因为是喜剧,情节并不会这么顺利,甚至完美结尾。
二、好多设定是符合人性和实际的 还是举白翻译的例子,被策反那一集,石青山给白翻译讲大道理,什么国家大义,民族情怀,什么革命即将胜利,日本鬼子马上要完。白翻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不听这一套。你国家大义,民族情怀跟一个汉奸有什么关系,他要知道这个还能去当汉奸?(其实白翻译在剧中表现得并不坏,但也不好,比如他妈来那一集,贾队长找老太太的事,他开始不知道的时候并不想管,是高高挂起的态度)。
什么革命胜利,鬼子要完蛋,他一个县城宪兵队的翻译哪能看到这些,他的眼里看到的就是老百姓食不果腹,跟着皇军吃香的喝辣的还能赚钱,他能看到的就是县城还是皇军说了算。所以这些根本没用。但是,一知道自己全家被杀,养大自己的二叔被杀了,七大姑八大姨被杀了,一个村认识的人都被杀了。然后,就不一样了,完全转变立场了,因为这是他能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家国情怀,家和国不能分开的。
还有一点,白翻译被策反以后,石青山让他去获取情报,白翻译第一次并没有像某些剧那样,通过重重困难,最终一举拿下情报,立下大功。为什么,因为害怕啊,他要是铁骨铮铮,开始也不会去当汉奸了。第二次,终于鼓起勇气,把情报拿到手,但是石青山早就知道了,而且把任务安排下去了。这才正常吗,你不可能把全部的希望压在一个刚刚投诚的汉奸身上吧,第一次合作,对他的个人能力和是否真信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就等着他。
三、里面的人性是复杂的,多面的,饱满的 孙友福,鼎香楼掌柜,为人喜欢算计,不是算计人,是算计钱。杨保禄多加点肉,盘子满一点,他都叨叨没完,水根请老冯吃饭,他也是都不同意,都是为了钱,用水根的话就是掉进钱眼里了。但是他孝顺,好吃的都给了拉扯他长大的师娘。他正义,虽然在日本人底下没办法,但是当水根“误入歧途”的时候,他会极力往回拉。他心善,他眼里都是钱,也是为了柜上,这是老太太的评价,小石头来吃饭他从来没说过,他知道小石头没爹没娘一个人。
那个飞虎队掉下来,让他吃驴肉火烧,孙友福自己吃窝窝头也没说什么。抛开主角光环,正派人物我最喜欢他。 杨保禄,一身正气,愤世嫉俗,但是遇到事也怂。喝完酒喜欢吹牛逼,醒了以后就开始后悔。这一点在贩卖西药那次提醒的淋漓尽致。而且还贪,那把黄金枪就是他想藏起来据为己有的。 食客,时不时地暗戳戳的说孙友福胆小怕事,为鬼子服务,说水根是汉奸,没有骨气。但是当他们遇到了鬼子汉奸,他们表现得更唯唯诺诺。他们还不敢直接跟水根撕破脸,因为他们也怕,水根跟鬼子关系好啊。
四、细节还是很考究的 抗日神剧中的背头,皮夹克,雪茄,摩托车,大沙发,科技脸咱们就不说了。好多抗日正剧中,的布景、道具应该也没有交通站好。 那个陶瓷挂钩,从开始被讨论到最后,其实那个是那个时代有的。那个土坯的鼎香楼,上岁数的应该都知道那种土坯房,真的就是一样,还有那种破被子,旧木头箱子。朴素的穿着打扮等等。
五、演技是在线的 整个剧全员演技在线。看看蔡水根,他属于卧底,在鼎香楼不能表明身份,他面对孙友福,宝路,贾队长他们的时候,微表情由紧张转为窃喜,由坦然变为严肃,很经典。 这种情景喜剧很考验演员的演技的,交通站的演技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别说贾队长,蔡水根,孙友福,黄金标,黑藤太君,白翻译,小石头这种主角,就死那种小跟班,只露一面的小喽喽,吃饭的过客演技都是在线的。客串的明星也是很过硬的。全剧就潘长江那次让我出戏了一次。
六、台词很经典 这个看过的应该都知道,里面的台词,到现在都还是网络名梗,跟殖人对线的时候,出场率很高的。
七、情节并不是都是无厘头喜剧,也会有其他情节表现。 比如汉奸鬼子吃饭,几乎不给钱。准备票天天贬值,水根上午拿了一盒烟没给钱,下午就涨价了。当良民,祖坟被刨(老太太),当汉奸,全家被杀(白翻译)。走在路上被抢,饭馆吃饭被勒索,一言不合上刑等等。这些都从侧面表现出了,当时老百姓生存的艰难,日伪汉奸的恶毒。 所以说,《地下交通站》不会被喷成神剧是正常的。因为确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