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背发凉!”校园里,大学生们怀揣梦想,为未来拼搏奋进。可谁能想到,境外间谍正蛰伏在网络暗处,伪装成知心好友、高薪雇主,用花言巧语诱骗他们窃取国家机密。
如今国际形势复杂,间谍与反间谍的斗争愈发激烈。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为获取我国机密,手段层出不穷。
高校汇聚大量学术资源和未来各领域人才,自然成了他们的重点目标。拉拢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在未来多了一个获取关键信息的渠道。
就拿2024年4月初来说,某市国家安全机关发现,境外间谍利用虚拟定位软件,专门锁定某涉密科研基地附近的高校学生。
他们以“交友”和“招聘兼职”的名义,一步步诱骗学生拍摄、发送该基地照片。这些间谍深知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被金钱和新奇事物吸引,于是精心设下陷阱。
好在国安机关迅速行动,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这所高校举办了一场反间谍普法讲座。
讲座上,详细揭露了境外间谍惯用的手法和伎俩,还宣传了举报渠道和奖励办法。讲座结束后,有几名学生主动向国安机关报告,反映自己在网络上遇到的“可疑人员”和“攀拉策反”。这场讲座不仅提高了学生识别间谍的意识和能力,还成功抵御了境外间谍的诱拉。
还有职业学校学生赵某的案例。2024年2月,赵某在招聘网站求职时被境外间谍勾连,按照要求搜集有关敏感信息,非法获利五千元。
国安机关调查后发现,赵某未满十八周岁,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考虑到赵某的特殊情况,国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充满温情,既让他认识到错误,又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赵某顺利毕业并参加工作,十分感激国安机关的教育和帮助。
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境外间谍的手段狡猾隐蔽,专挑大学生的单纯和社会经验不足下手。而国安机关的及时介入和有效行动,不仅保护了国家安全,也挽救了那些可能误入歧途的年轻人。
这件事曝光后,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有网友义愤填膺,觉得对这些被境外间谍蛊惑的学生,必须严肃处理,杀鸡儆猴,才能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毕竟国家安全不容一丝侵犯。
也有网友比较理性,认为大学生涉世未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还有网友提到,现在网络环境复杂,应该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掐断境外间谍通过网络勾连学生的途径 。
大家看法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守护国家安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间谍窃取情报的目标。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