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实施双休制引发了“学校不卷,校外卷”争议。根据《湖南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20条规定》,高中严禁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成建制补课,但高中因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双休日补课未被明确禁止,存在政策模糊地带。长沙等地教育局明确要求落实双休制,部分学校仍因“赶进度”占用周六时间,引发家长投诉。多数学生认为双休可缓解疲劳、提升自主学习效率,且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例如,长沙高一学生表示,6天制学习导致睡眠不足、自主时间被压缩。 部分家长担忧双休后“课程学不完”,导致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另有家长认为孩子在家易沉迷手机,或被迫转向校外培训,加重经济负担。 双休制下,部分家长因无法监管孩子学习或担心学业落后,选择将孩子送入校外培训机构。数据显示,家长群体中约40%认为“不补课会导致成绩下滑”,催生学科类培训需求。校外培训机构常以“低价体验课”吸引家长,后续课程费用动辄数千元,甚至出现家长卖房支付学费的极端案例。 部分机构虚假宣传、卷款跑路现象频发,家长退款无门。例如,2024年深圳福田区试点数字人民币预付监管,已保护1.2亿元资金安全,但全国范围内此类措施尚未普及。教育部虽规定校外培训不得超前教学、单次收费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机构变相收费、超纲教学等问题。家长因信息不对称或焦虑心理,持续为高价培训买单。 部分学校试行课后延时班,由教师辅导作业或组织兴趣活动,减少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例如,长沙长郡中学允许学生周末自愿到校自习,兼顾学习氛围与自主性。 通过学情诊断调整教学进度,避免因双休导致课程压缩。深圳福田区推广数字人民币预付模式,实现“一课一消”,防止机构挪用预付款,家长缴费风险显著降低。 教育部搭建“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要求机构入驻并接受资金监管,但因宣传不足,家长使用率仍偏低。教育部门呼吁家长根据孩子实际需求报班,减少攀比性消费。例如,长沙教育质量报告显示,过度补习反降低学习兴趣。 通过官方平台缴费、签订规范合同,避免资金损失。 若校内教学质量不均或升学压力未减,仅靠限制校外培训难以根治“内卷”。需同步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高考评价多元化改革,降低家长焦虑。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更易因双休制陷入“补课致贫”困境,凸显教育公平问题。政策需兼顾弱势群体,如提供公益补习或补贴。 高中双休制的推行,本质是教育减负与人性化管理的尝试,但其成效受制于校外培训监管、校内配套及家长观念等多重因素。若仅停留于“一刀切”政策,可能加剧“拼钱包”现象;唯有通过系统性改革——如强化资金监管、提升校内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公平——才能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平衡,真正守住家长的钱包与学生的发展权。
你高中时最美好的一个瞬间是什么?
【11评论】【10点赞】
东方木
学校就不应该周末上课,家长学生要卷那是家长学生的问题。政府应该再对培训机构进行规范化,比如规定学科培训必须小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