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时,可以拿队友的遗体挡子弹吗?”这个问题难倒了一代人,有网友称:“这样会不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23 20:18:59

“作战时,可以拿队友的遗体挡子弹吗?”这个问题难倒了一代人,有网友称:“这样会不会不尊重战友的遗体?”而贾善明在当年参加战争的时候,就面临这样的事情。   (信息来源:2015-04-07 法制晚报 ——96岁老兵贾善明 南口战场曾任重机枪手 抗日经历不敢提 如今才敢忆战友)   1917年,贾善明出生在这个普通的村庄,那个年代,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中国。   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贾善明心中充满了救国救民的热忱。   1936年,不顾父母的反对,他毅然决然地参军,加入了国民党21师121团2营2连,成为一名重机枪手。   部队里有不少来自东北的军人,他们渴望打回老家,这种情绪感染着队伍里的每一个人,贾善明也不例外。   1937年,南口战役爆发。贾善明所在的部队从延安附近驰援南口,奉命死守阵地,战前动员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者格杀勿论,连长打排长,排长打班长,班长打士兵,谁敢撤退就打死谁。   军令如山,士兵们也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脸盆、茶缸这些与打仗无关的东西都被丢弃在路边。   南口八月的阴雨连绵,士兵们浑身湿透,趴在冰冷的石头上,等待着战斗的打响。   后勤补给线被日军飞机轰炸,贾善明和战友们一连三天没有吃上饭,只能啃食身上携带的几斤大米。   第四天,终于盼来了伙夫,贾善明甚至看到了伙夫的身影,然而,日军的炸弹无情地落下,伙夫瞬间被炸死,另一位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取回了伙夫用生命换来的米饭,贾善明这才吃上了一口熟饭,战场的残酷,在这一刻展露无遗。   贾善明使用的武器是马克沁重机枪,近一米长,沉重无比,需要三个人才能扛动,他们将机枪拆成三部分扛上山,贾善明要在步兵冲锋时提供火力掩护。   重机枪手是敌人的重点打击目标,天上飞机轰炸,地上大炮轰鸣,贾善明面前连个像样的土坝都没有,只能用几块石头勉强遮挡,聊胜于无。   掩体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上级最终下达了残酷的命令,用死去的士兵当掩体。贾善明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但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别无选择,他颤抖着双手,将三四个战友的遗体堆砌成一堵“人墙”,然后躲在后面,向敌人猛烈射击。   子弹呼啸而出,远处的日军士兵像割麦子一样倒下。贾善明将满腔的怒火倾泻到敌人身上,重机枪枪管烫得不敢碰,冷却水都烧开了,但他没有停歇,他知道,只有杀死更多的敌人,才能对得起牺牲的战友。   两军距离最近时只有不到一百米,贾善明甚至能听到日军士兵的叫喊声,中国士兵也以震天的“杀”声回应,有些士兵甚至站起来射击,气势丝毫不输日军。   一次进攻被打退后,士兵们短暂地交流,贾善明唯一的愿望就是战争结束后能回家看看父母。   8月21日,南口下起了大雨,阵地上弥漫着浓雾,大雾散去后,日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贾善明成为敌人的重点“照顾”对象,一颗子弹擦着他的头皮飞过,另一颗子弹击穿了他的左臂,鲜血染红了衣衫。   战斗结束后,贾善明用绑腿简单包扎了伤口,独自下山寻找救治,山下,漫山遍野都是等待救治的伤员,躺在铁轨旁,一眼望不到头,伤兵的哭喊声令人心碎,贾善明在山西阳泉的战地医院得到了救治。   在养伤期间,贾善明被授予一枚“华北抗日伤兵”勋章。这枚勋章代表着荣誉,却也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时刻提醒着他那段用战友遗体做掩体的经历。   1944年,贾善明因家中有事回到河南老家,复员务农,娶妻生子,曾经参加国民党军队的经历成为他最大的“污点”,加上家庭成分问题,他在各种运动中饱受批斗,儿女也因此受到牵连,无法上大学。   他不敢向任何人提起自己“打鬼子”的经历,烧掉了被打烂的衣服,偷偷扔掉了勋章,将那段历史深埋心底。   直到改革开放后,社会环境逐渐宽松,贾善明才敢偶尔跟人聊聊抗战的经历。   近年来,国家开展寻找老兵的活动,一位志愿者在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贾善明,面对志愿者,贾善明讲述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忍不住老泪纵横,他一直对牺牲的战友感到深深的愧疚。   志愿者耐心地开导他,告诉他,在那种极端情况下,他的选择是为了生存,是为了杀死更多的敌人,保卫国家,他的牺牲和奉献值得被铭记。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贾善明终于解开了心结,放下了多年的重担,他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谈及抗战,谈及那段痛苦而又光荣的经历。   战争是残酷的,但人性的光辉,却能在最黑暗的时刻闪耀,历史不应被遗忘,英雄更应被铭记。

0 阅读:162

评论列表

赌徒

赌徒

6
2025-02-23 23:06

凡杀鬼子的都是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