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上千斤重的铜马,单脚踏在一个“飞燕”身上,支撑两千年都屹立不倒,放在古代的技艺上,确实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奇观了,古代在铸造它之前,到底经过了怎样的计算,才能找到这么巧妙的支撑点? 这个1969年,在甘肃武威县发现的铜马,成为了一个代表青铜文物,也是闻名的“马踏飞燕”,考古学家不仅惊叹于它的造型,也 对它的铸造工艺进行了研究。 作为青铜器,它的主要构造都是青铜铸成的,但单纯的青铜器,并不能支撑它这么久,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最关键的支撑点,还出现了现代才开始使用的钛金属。 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一次浇筑成功的产物,而是经过精密细算后,还有垫片等工艺,这才让他成功做成,马屁股上还有两个电化学腐蚀的痕迹,很可能是铸造完成之前,用某种方式支撑着它。 至于具体的制作过程是什么,还要继续进行研究了,只有研究透了,才能对当时的社会和科技成都有更多层次的了解。 更多优质深度好文可到-h5/quality-list?enter_from=erchuang榜单阅读
一匹上千斤重的铜马,单脚踏在一个“飞燕”身上,支撑两千年都屹立不倒,放在古代的技
豌豆大说法
2025-02-24 11:07:25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