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长期底部往往是人声鼎沸时悄然出现,又在绝望中孕育新生。想要精准捕捉“黄金坑”,必须看懂这六大核心特征—— 一、估值跌穿“历史极限” 真正的底部,必然是估值跌无可跌!以A股为例: 2005年998点:上证综指PE跌至14倍(历史分位5%); 2013年1849点:创业板PE跌破30倍(泡沫出清80%); 2022年2863点:沪深300股息率达3.5%,超越十年国债收益率。 规律:当核心指数PE/PB跌至过去10年10%分位以下,且股息率超过无风险利率时,市场已进入“黄金击球区”。 二、情绪冰点:散户销户、基金滞销 市场底部往往伴随极端悲观情绪: -散户加速离场:中登公司数据显示,2018年底A股持仓账户数较峰值减少23%; 基金发行寒冬:2022年偏股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仅5亿,多只产品募集失败; 成交量极度萎缩:沪市单日成交额跌破2000亿(仅为牛市峰值的10%-15%)。 记住:当菜市场大妈都不再讨论股票时,底部就近了! 三、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的传导链 历史规律显示,长期底部往往遵循“政策救市→市场磨底→经济复苏”的三段式: 政策底:2018年10月刘鹤副总理喊话“股市的春天不远了”,央行同步降准; 市场底:2019年1月沪指触及2440点后反转; -经济底:2020年Q1 GDP增速转正,牛市正式启动。 关键点:政策底与市场底通常间隔3-6个月,期间会出现反复震荡洗盘。 四、产业资本疯狂抄底 大股东和产业资本的动作是重要风向标: 增持潮:2022年A股公司重要股东净增持超600亿元,创5年新高; 回购潮:港股2023年回购金额突破1200亿港元,腾讯单年回购超400亿; 破净潮:银行、地产等板块破净率超30%,险资趁机扫货(如平安增持汇丰)。 逻辑:产业资本对企业价值最敏感,其大规模进场往往预示拐点。 五、技术面出现“月线级背离” 长期底部的技术信号极具参考价值: MACD月线底背离:2019年沪指创新低但MACD未同步下行; 年线斜率趋平:指数长期横盘后,250日均线逐渐走平; 周线放量突破:底部确认常伴随周线连续放量阳线(如2020年3月美股V型反转)。 六、新旧周期切换:新主线初露锋芒 每一轮大底都伴随着新旧产业更替: - 2013年移动互联网(东方财富涨10倍); - 2019年核心资产(茅台、宁德时代领涨); - 2023年人工智能(英伟达一年翻3倍)。 历史反复验证:敢于在无人问津时布局的人,最终都成为了赢家。当下一次底部信号齐聚时,你是选择恐惧,还是贪婪?
股市的长期底部往往是人声鼎沸时悄然出现,又在绝望中孕育新生。想要精准捕捉“黄金坑
贪吃鸟
2025-02-24 15:13:00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