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算盘VS国企的算盘: ——论巴拿马运河港口的“钞能力”去哪儿了? ​一、

文逸聊商 2025-03-17 00:17:53

李嘉诚的算盘VS国企的算盘: ——论巴拿马运河港口的“钞能力”去哪儿了? ​一、国企的“佛系躺平”:战略定力还是战略漏气? 当李嘉诚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财团时,全网炸锅,唯独国企们集体上演了一出《沉默的羔羊》。网友们怒问:​​“中远海运呢?招商局呢?平时‘一带一路’口号喊得震天响,关键时刻连个港口都收不起?”​ ——别急,人家国企的“战略定力”堪比老僧入定。毕竟,收购全球港口这种活儿,既要钱又要命: ​钱去哪儿了? 国企的钱包早被“国内大循环”掏空了:修高铁、造芯片、填新能源窟窿,哪个不是吞金兽?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成功案例?那都是十年前的老黄历了,现在连地方债利息都快还不上了,还谈什么“全球买买买”。 更别说长和这次要价2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57亿——这数字能养活多少家破产房企?能盖多少座“永不烂尾”的保障房?国企领导掐指一算:​​“买港口不如买热搜,至少KPI好写。”​ ​命怎么保? 美国政客比丈母娘还难对付:特朗普刚威胁“用军队收回巴拿马运河”,转头国企若敢接盘,分分钟被扣上“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帽子,制裁名单喜提新成员。中远海运在长滩港被逼退市的教训还不够惨?​“惹不起,躲得起,不如让老李顶雷。”​ 跨国审批流程比巴拿马运河还长:反垄断审查、外汇管制、董事会扯皮……等国企盖完章,特朗普都能连任三届了。 ​二、李嘉诚的“商人本色”:爱国不如爱美元 网友痛骂李嘉诚“跪美”,但老李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商业逻辑碾压国家情怀:港口生意年收益仅1%,还不如去欧洲炒风电、玩医疗AI,年化20%不香吗?​“爱国是口号,赚钱是刚需,谁会和美元过不去?”​ ​风险规避大师:巴拿马政府被美国逼着撕合同、美军在港口埋传感器、中国货船随时被加收“政治过路费”……这烫手山芋,不甩给美国难道留着过年?​“我李超人纵横商海60年,不赚最后一个铜板,更不背最后一口锅。”​ 反观国企,一边被网友骂“怂包”,一边还要替国家扛起“一带一路”大旗,​​“里外不是人,不如装死。”​ ​三、国家的“钞能力封印”:不是不想买,是买不动 ​外汇管制:钱包锁在发改委的保险柜里 国企想买海外资产?先过五关斩六将:商务部批额度、外管局放外汇、国资委审风险……流程走完,贝莱德早把港口改姓“美利坚”了。 反观贝莱德,11.6万亿美元管理规模,掏钱像扫码买菜。​​“国企的钱是国家的,资本的钱是自由的,这波属于降维打击。”​ ​地缘政治雷区:谁敢踩美国红线? 美国视巴拿马运河为“后花园”,中国企业敢伸手?分分钟被扣上“渗透拉美”的帽子。中企在缅甸、斯里兰卡港口的遭遇还不够惨?​“国企不是战狼,是戴着镣铐的舞者。”​ ​四、戏谑总结:爱国这门生意,终究是错付了 ​李嘉诚的哲学:​​“商业没有国界,但资本有祖国——谁的祖国给钱多,我就爱谁。”​ ​国企的无奈:​​“我也想当英雄,但钱在财政部,命在发改委,锅在网友嘴里。”​ ​网友的愤怒:​​“骂完李嘉诚,发现国企更气人——原来‘国家队’的战斗力还不如九旬老头!”​ 最后送上一句至理名言:​​“钞能力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钞能力是万万不能的。”​ ——尤其是当“钞能力”还被锁在体制笼子里的时候。

0 阅读:38
文逸聊商

文逸聊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