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是《资治通鉴》,最精彩当时司马光之论: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是说:韩、赵、魏三国是齐、楚两国的屏障,而齐、楚两国则是韩、赵、魏三国的基础,它们形势上相依托,表里间相依赖。所以韩、赵、魏三国进攻齐、楚,是自断根基;而齐、楚两国征伐韩、赵、魏三国,则是自撤屏障。可哪里有自己拆毁屏障以讨好盗贼,还说“盗贼将会爱惜我而不攻击我”的,这难道不是荒谬得很吗? 最后以词为记。 清平乐·齐宫秦阙 临淄柳老, 函谷风云杳。 九鼎烟消龙换纛, 谁记稷门论道? 松柏空锁共城, 咸阳已定圭臬。 纵使金匮铁卷, 难阻渭水潮声。 这里有典故: 稷门论道: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宫位于临淄稷门,曾汇聚孟子、荀子等百家学者,与秦制"以吏为师"形成鲜明对比。 金匮铁卷:暗喻周代"丹书铁券"分封契约,秦始皇改行玉玺制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完成权力符号的材质升格。 渭水潮声:既指秦国东出之历史大势,亦隐喻制度变革如潮水冲刷旧贵族秩序。司马光在《稽古录》中叹曰:"秦以法律驭天下,而先王之礼尽废矣。"此词试图展现制度迭代中文明基因的断裂与新生。
今天读的是《资治通鉴》,最精彩当时司马光之论: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
第一人称讲地理
2025-03-24 09:09: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