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被带走了!“当高英离世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炸开时,这条点赞破万的评论瞬间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2025年3月22日傍晚,南京紫金剧院的灯光暗了又亮,69岁的表演艺术家高英在与病魔抗争多年后,永远谢幕于她挚爱的舞台。 朋友圈里,从《人民的名义》剧迷到话剧发烧友,都默契地换上了黑白剧照头像,这位承载着几代人集体记忆的演员,用生命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戏比天大“。 时间倒转至1979年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扎着麻花辫的高英正对着镜子练习表情管理。 彼时还是南京某文工团报幕员的她,被导演桑弧慧眼相中出演《她俩和他俩》。 这个来自秦淮河畔的姑娘,硬是凭着股倔劲把双胞胎姐妹演活了——方方爱笑时露出的虎牙,园园说话时轻咬下唇的小动作,都成了观众津津乐道的记忆点。 当文化部的“青年优秀创作奖“证书送到她手上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会在未来四十六年里持续带给观众惊喜。 从《燕归来》里为爱坚守的陆燕,到《再见了巴黎》中命运跌宕的归国华侨,高英总能在银幕与舞台间无缝切换。 90年代影视行业黄金期,她偏偏选择扎根话剧剧场,在《甲申纪事》排练厅里,人们常见她揣着保温杯对着镜子较劲,一个转身动作能反复琢磨二十几遍。 2016年《人民的名义》剧组邀约时,她正在指导年轻演员排练,接到电话只说:“给我三天时间观察生活“——后来观众看到的吴心仪,每个眼神都藏着母亲特有的絮叨与疼惜。 当流量明星忙着买热搜时,这位国家一级演员的微博最新动态停留在三年前的朗诵会现场。 有年轻粉丝翻出她拒演商业片的采访视频,画面里她笑得温和却坚定:“剧场里观众的呼吸声,比什么票房数据都真实。 “去年某表演类综艺想请她当评委,制作方开出七位数酬劳,她反问节目组:“你们准备给选手留多少排练时间?“这份近乎执拗的艺术坚持,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显得既珍贵又让人心疼。 “她走的那天,南京下了整夜的雨“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首。 在话题页里,90后剧迷晒出收藏多年的《燕归来》电影票根,00后大学生上传话剧《家》的排练日记,配文“高老师指导的呼吸训练法真的好用“。 最催泪的是一条获赞10万+的留言:“小时候跟着奶奶看《她俩和他俩》,她总说我和姐姐就像电影里的双胞胎。 今天奶奶不在了,高老师也不在了。 “。 在抠图替身屡见不鲜的当下,高英的离世仿佛带走了某个时代的匠心。 她总说“角色不分大小,只分真假“,这份对表演的敬畏心,恰是当今影视圈最稀缺的养分。 看着社交平台上那些自发组织的戏剧片段接力挑战,忽然想起她生前最爱说的那句话:“只要还有人在认真演戏,剧场里的灯就不会灭。 “。 当手机屏幕再次亮起,某视频网站首页悄然换上高英的经典角色混剪。 飘过的弹幕里,有人问“现在还有演员愿意为小角色观察生活三个月吗“,也有人晒出话剧《雷雨》的学生票根。 或许正如她某次讲座时说的:“艺术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心里都该有的那盏灯。 “。
“我的青春被带走了!“当高英离世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炸开时,这条点赞破万的评论瞬间戳
卓君谈娱
2025-03-25 08:25: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