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的故事是假的”、“肉身挡不住子弹”,2014年,一大学生公开质疑黄继光的

趣叭叭 2025-03-28 15:10:03

“黄继光的故事是假的”、“肉身挡不住子弹”,2014年,一大学生公开质疑黄继光的故事,是为了鼓舞士气编造的,甚至还有很多网友表示认可。

2014年,一则名为"黄继光堵枪眼的故事是假的"的帖子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一位大学生在帖子中公开质疑,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用血肉之躯挡住子弹的英雄事迹,有悖常理,是为了鼓舞士气而编造出来的故事。 这位大学生以现代战争动能武器的强大杀伤力为依据,认为人的肉身根本无法阻挡高速射出的子弹。他列举了几个论点:第一,子弹的初速度极快,以二战时期的莫辛纳甘步枪为例,子弹初速高达600米/秒以上,足以洞穿钢板,更何况是血肉之躯。第二,机枪射速快,就算黄继光奇迹般挡住了第一颗子弹,紧接着射出的密集弹雨也会在顷刻间将他打成筛子。第三,即便黄继光用身体堵住射击口,热武器会在极短时间将他烧灼致死,根本坚持不了多久。基于以上分析,大学生认为英雄堵枪眼的故事与客观事实不符,是主观臆造出来鼓舞士气的。 该学生的观点一经提出,立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纷纷跟帖表示认同,比如有人说"没人能挡得住机枪子弹,这个传说太不靠谱了","当年就是战时宣传需要,太多红色故事漏洞百出"等等。一时间,黄继光堵枪眼的真实性遭到广泛质疑,很多人将其视为编造的神话。 黄继光,这位年轻的英雄,出生于1931年1月8日,四川省中江县人,原名黄积广。他的名字如今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了勇气、奉献与牺牲的象征。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一三五团二营的通信员,黄继光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传奇。 黄继光的家乡在解放后迅速进入了重建和社会整顿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他早早就展示出了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参与了清匪反霸斗争并担任儿童团团长。凭借出色的表现,他不仅成为了民兵模范,还在年轻时便培养了坚韧的性格和过人的勇气。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抗战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具备了足以在战场上做出英勇决策的素质。 1951年3月,黄继光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黄继光的身影一直出现在最前线。他迅速适应了严酷的战斗环境,凭借无畏的勇气和出色的战斗能力,立下了赫赫战功,荣获了三等功一次。1952年7月,他又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标志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更深层次的承诺。 然而,黄继光的名字最为人们所熟知,还是在1952年10月19日的那一刻。那天,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的597.9高地,然而,志愿军在进攻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零号阵地的美军火力点极为强大,志愿军部队多次尝试冲锋都未能成功,伤亡惨重。面对这一困境,黄继光挺身而出,决心带领两名战士发起突击。黄继光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也知道敌人的火力点给志愿军带来的巨大威胁。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带领队员们猛扑上去,连续摧毁了多个敌军火力点。 但敌人的机枪仍然在疯狂扫射,志愿军部队依旧难以突破。黄继光眼看战局危急,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举动——他张开双臂,向敌人的机枪火力点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黄继光的这一壮举,换来了部队成功的突围,但他自己却永远地倒在了战场上,年仅21岁。他的英勇和献身精神深深打动了所有人,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感人、最震撼的一幕。 关于他“堵枪眼”的故事引发的质疑,有些人认为这一传奇可能是为了鼓舞士气而虚构出来的。然而,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得到了许多见证者的确认,特别是在部队和历史学者的证实下,他的行为并非虚构,而是一次真实的战斗英雄壮举。 例如,一位空降兵部队的战士罗洪与朋友的电话对话就曾提到过这段争议。面对质疑,罗洪用大量史料证明了黄继光事迹的真实性,并指出这些对黄继光的怀疑不仅是对一位民族英雄的误解,也是对历史事实的无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质疑者终于被事实所打动,接受了黄继光事迹的真实性。这一过程展现了历史的力量,也证明了英雄事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他不仅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成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骄傲。他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体现了中国士兵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坚定信念,也象征着为理想和信念献身的崇高精神。 黄继光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为人民谱写了一段永不褪色的历史篇章。他的事迹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勇敢奋斗。在面对困境时,黄继光的英勇行为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并不仅仅是拥有超凡的力量,更是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为大义作出牺牲。

0 阅读:0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