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聪明的人(3)   正如高尔基所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刘姥姥与

以史为鉴玛 2025-03-29 08:15:16

红楼梦最聪明的人(3)   正如高尔基所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刘姥姥与周瑞家的对话,恰如《红楼梦》庞大叙事网络中的一根线,既串联起贾府内外的人情脉络,又以语言为刀,雕刻出人物灵魂的千姿百态。 周瑞家的“叫小丫头到倒厅上悄悄的打听打听,老太太屋里摆了饭了没有。小丫头去了。(倒厅是四合院中与正房相对、坐南朝北的独立房舍,因其门向朝北与正厅(坐北朝南)形成镜像,又称 “倒坐厅”) 这里二人又说些闲话。刘姥姥因说:“这凤姑娘今年大还不过二十岁罢了,就这等有本事,当这样的家,可是难得的。”  周瑞家的听了道:“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说着,只见小丫头回来说:“老太太屋里已摆完了饭了,二奶奶在太太屋里呢。” 周瑞家的听了,连忙起身,催着刘姥姥说:“快走,快走。这一下来他吃饭是个空子,咱们先赶着去。若迟一步,回事的人也多了,难说话。再歇了中觉,越发没了时候了。” 说着一齐下了炕,打扫打扫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随着周瑞家的,逶迤往贾琏的住处来。” 周瑞家的急切催促刘姥姥抓紧时机,这一细节体现出其对荣国府日常行事规矩、节奏的熟知程度。 周瑞家的先在倒厅,让刘姥姥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先过了影壁,进了院门,知凤姐未下来,先找着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名唤平儿的。 周瑞家的先将刘姥姥起初来历说明,又说:“今日大远的特来请安。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日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了他进来了。等奶奶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 平儿听了,便作了主意:“叫他们进来,先在这里坐着就是了。” 周瑞家的听了,方出去引他两个进入院来。 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目眩。 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忽见周瑞家的称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称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了。于是让刘姥姥和板儿上了炕,平儿和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小丫头子斟了茶来吃茶。” 倒厅内的短暂停留,成为刘姥姥认知贾府等级制度的课堂。刘姥姥踏入贾琏住处,对屋内奢华场景的描写,如 “一阵香扑了脸来”“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以及她 “点头咂嘴念佛” 的反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作为底层百姓,从未见识过这般富贵景象的震惊与惊叹。 刘姥姥误将平儿认作凤姐,印证了脂批 “以小见大” 的叙事策略。 平儿的初次登场,堪称贾府等级制度的标本,一个通房大丫头尚且 “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足见贾府奴仆生活之奢华。 而周瑞家的与平儿的互称 “周大娘”、“平姑娘”,表面是主仆间的客套,实则暗含权力场中的制衡,周瑞家的借王夫人陪房身份保持体面,平儿则以凤姐心腹的地位维护权威。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有一句话:“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刘姥姥误将平儿认作凤姐的刹那,是对贾府权力的仰视, “人靠衣裳马靠鞍”,平儿的穿戴不仅是贾府奢靡的缩影, 连通房丫头都如此富贵,主子们的生活可想而知。 当周瑞家的以 “太太的亲戚” 为刘姥姥背书时,这场主仆间的客套周旋,又何尝不是 “侯门深似海” 的当代注解呢? 我们不禁要问:当刘姥姥终于见到凤姐之时,这位站在权力高地的 “脂粉英雄”,以是如何 “笑容可掬,心机毕露。”的呢?

0 阅读:2
以史为鉴玛

以史为鉴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