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6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身染重病,家人请道士为他祈福,道士问他:“你这辈子都造了什么孽?”迷迷糊糊的王献之,忽然睁开眼睛说:“别的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休了郗道茂。”
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外戚,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他的书法承继了父亲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被后人誉为“草圣”。他的诗歌也颇有成就,与谢安、孙绰等人合称为“永和九友”。
他的画作也有一定水平,与顾恺之、陆探微等人齐名。他的外戚身份也使他受到晋朝皇室的重视和尊敬,官至中书令。 然而,在这样一个多才多艺、风光无限的人物身后,却隐藏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姻故事。 王献之的原配妻子是郗道茂,东晋名臣郗鉴之孙女,郗昙之女。王献之与郗道茂是表兄妹,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两人于公元361年结婚,当时王献之17岁,郗道茂年龄不详。结婚后不久,王羲之和郗昙相继去世,两人相互扶持,共渡难关。他们生有一女王玉润,但不幸夭折。此后两人再无所出。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恩爱如初,志趣相投。 然而,在公元365年,一件事情打破了他们平静幸福的生活。当时晋简文帝司马昱想要拉拢王氏家族,以对抗权臣谢安。
于是他想要把自己的女儿新安公主嫁给王献之。新安公主也对王献之十分倾慕,执意要求成亲。晋简文帝下诏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 王献之深爱郗道茂,不愿意离婚。他想到了一个极端的办法:用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脚,使自己残废。他希望这样可以打动皇帝和公主的心,让他们放弃这桩婚事。然而,他错估了皇帝和公主的决心。
皇帝不为所动,公主更是表示不在乎王献之的残疾,仍然要嫁给他。最终,在皇权和舆论的压力下,王献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 郗道茂父亲郗昙已死,离婚后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篱下,再未他嫁,生活凄凉,郁郁而终。
王献之与新安公主成婚后,也没有幸福可言。他的双脚终身残疾,行动不便。他与公主生有一女王神爱,后来成为晋安帝的皇后。但是,王献之并不喜欢这个女儿,认为她是自己与郗道茂分离的罪魁祸首。他对公主也没有多少感情,只是尽到了夫妻的义务。
公元386年,王献之身染重病,家人请道士为他祈福。道士问他:“你这辈子都造了什么孽?”迷迷糊糊的王献之,忽然睁开眼睛说:“别的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休了郗道茂。”
这句话表达了王献之内心最深的遗憾和悔恨。他一生中最爱的人,却被自己抛弃了。 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事业,却被自己毁掉了。他一生中最珍惜的友情,却被自己冷落了。他一生中最应该感恩的恩人,却被自己背叛了。他一生中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却被自己做了。
王献之的婚姻故事,是一个悲剧。它反映了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黑暗和残酷,也反映了人性的软弱和无奈。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风光无限的人物,在面对亲情、爱情、友情、忠义、名利、权势等诸多因素时,所做出的选择和承受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