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措辞改变:“完成所有军目标”谁给他的底气? 普京近期在俄乌冲突中的措辞转变——从“寻求和谈”转向“完成所有军事目标”——标志着俄罗斯战略目标的重大调整,这一转向既是战场形势的折射,也是普京政权生存逻辑的必然选择。 一、战略转向:从“和谈”到“军事目标”的底层逻辑 自2023年俄方逐步将冲突定性为“战争”后,普京的表态愈发强硬。2025年3月,普京在利雅得谈判后明确表示,俄军正“坚定且满怀信心地解放领土”,并强调将完成特别军事行动的所有目标。这一措辞与2024年其国情咨文中“尽一切努力结束冲突”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俄军近期在顿巴斯、扎波罗热等地的缓慢但持续推进(每日占领数十平方公里),使其认为通过军事施压可迫使乌克兰接受领土现实,进而巩固战场成果。 二、普京的个人政治生存诉求 网页2的分析指出,普京的领土扩张目标与其个人政治安全深度绑定。执政25年的普京面临执政遗产匮乏的困境,其第三任期后的政策未能显著提升国家发展,反而因战争加剧经济制裁和内部矛盾。通过占领乌克兰领土,普京试图以“国土贡献者”的形象巩固历史地位,同时为卸任后自身及家族的安全增设“护身符”。这一逻辑解释了为何俄方在谈判中坚持领土要求不可妥协,甚至拒绝联合国框架外的维和方案。 三、国际博弈与战争长期化趋势 尽管美国施压乌克兰接受现状,但泽连斯基近期态度转向强硬,拒绝承认被占领土,并呼吁西方加大制裁。而特朗普政府的模糊立场(既暗示美俄谈判可能,又未明确支持乌克兰)进一步削弱了和谈动力。双方“边打边谈”的僵局,与朝鲜战争、两伊战争的历史轨迹相似,可能使冲突延续至2026年。 四、风险与挑战:社会成本与战略透支 普京的强硬姿态虽短期内提振了民族主义情绪,但战争长期化正加剧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性危机:劳动力短缺、西方技术封锁、能源收入下降等问题难以通过军事胜利解决。此外,乌克兰的反攻虽受阻,但西方持续军援使其具备持久消耗能力。若俄方无法迅速实现“所有目标”,国内厌战情绪与精英阶层分歧可能演变为政权稳定性风险。 普京的措辞转变本质上是将军事胜利作为唯一政治出路,但这不仅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韧性,也忽视了战争对俄罗斯社会根基的侵蚀。当“领土目标”成为政权存续的赌注时,战争的终结或将更加遥远与血腥。
泽连斯基突然求和?普京这招让乌克兰慌了!当泽连斯基在基辅宣称"愿意与普京直
【12评论】【7点赞】
ajie
大帝已无退路,"不成功,便成仁"!
用户10xxx96
克格勃间谍特朗普给他底气。特朗普停止美国对乌克兰援助,让俄罗斯大胜一局,普就飘飘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