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上班的第二年,咱们居然是最低谷,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居然如此低下,一

本康世界 2025-03-30 18:56:36

1990 年,我上班的第二年,咱们居然是最低谷,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居然如此低下,一个日本GDP等于8个中国! 二十年后,2010年,千辛万苦,终于和小日本扳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0多年以后,现在,一个中国等于4.5个日本。日本完败德国,基于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之后,成了世界老四。 现在想想,真的很离谱。1990年已经不是很落后了,高速发展了十年,电视有了,开放了,GDP差距反而拉大了。中国的GDP,居然是日本的1/8。不可思议。 从那时起,中国GDP统计体系就很有问题。到现在还是,没有彻底纠正。占了地球一半制造业,GDP只有美国三分之二。 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对应经济中的生产、收入和支出三个维度,理论上结果应一致。具体如下: 1. 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各行业增加值总和 各行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的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如原材料、能源),得到"增加值",再求和。 2. 收入法(分配法) 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从收入分配角度计算,包括: - 工资、奖金等(劳动者报酬) - 企业缴纳的税费(生产税净额) - 机器设备损耗(固定资产折旧) - 企业利润(营业盈余) 3. 支出法(最终使用法) **GDP = 消费(C) + 投资(I) + 政府支出(G) + 净出口(X-M)** 从需求端统计: -消费(C):居民日常开支(衣食住行等) -投资(I):企业购买设备、建厂房,居民购房等 - 政府支出(G):公共设施、公务员薪资等(不含转移支付) - 净出口(X-M):出口(X)减去进口(M) 关键逻辑 - 生产法反映"造了多少",**收入法**体现"谁赚了钱",**支出法**显示"钱花在哪"。 - 理论上三法结果一致,但实际因统计误差会略有差异。 - 全球通用**支出法**公布GDP数据(如中国季度GDP)。 例如:农民种小麦(生产法增加值)、卖粮收入(收入法)、消费者买面粉(支出法),均被计入GDP。

0 阅读:321
本康世界

本康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