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中国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消息传到法国后,法国总统戴高乐为此大发雷霆,拍着桌子质问原子能总署的科学家,为什么法国的氢弹迟迟搞不出来,而让中国人抢在前面了。在场的人都无言以对,因为谁也解释不出中国这么快研制出氢弹的原因。 1967年6月17日,东方大国的西北戈壁滩上传来一声巨响,响声从莫斯科传到华盛顿,从伦敦传到巴黎,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 因为就在不到三年前,1964年10月16日,同样的响声震耳欲聋,中国的第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彻底挤进世界拥核国家的前列。 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中间只经历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这一速度甚至超越了美国和苏联,世界各国都百思不得其解。 尤其远在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听到之后勃然大怒:“中国三年的时间就能研究出氢弹,为什么我们的氢弹还没有研究出来?” 坐在他对面氢弹项目的设计师垂头丧气,因为设计师心里有同样的疑问,中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从1945年,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开始,毛主席就开始与党内同志探讨核武器发展的必要性。 当年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毛主席时,毛主席还风轻云淡地表示:在他看来原子弹只不过是纸老虎。 毕竟战争拼的既是军事武器,同样也是纵深后方,原子弹虽然威力无穷,但终有一天会打完。 但同时毛主席也认为,即便是纸老虎,能够拿出来吓吓人,别的国家有的,中国也必须要有。 所以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就一直想要研究核武器,但因为当时正好赶上朝鲜战争,这些计划只能被暂时搁置。 1953年斯大林去世,不不久之后,赫鲁晓夫在竞争中上台。 赫鲁晓夫曾经在访问中国时与中方提议,苏联愿意帮助中国研发原子弹,但同时也需要中国付出相应的代价。 他第一步尝试就是想在中国海南建立长波电台。 毛主席虽然对原子弹求之若渴,但他明白赫鲁晓夫居心叵测,要是真的让苏联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那中国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苏联的监视下。 到那个时候就算中国有原子弹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毛主席第一时间回绝了对方的要求。 结果这种拒绝让已经野心膨胀的赫鲁晓夫难以接受,苏联开始认为中国不识抬举,于是他们迅速撤走了已经先行抵达中国的一批专家和设备。 一瞬间,西北罗布泊家徒四壁,最终什么都没剩下。 当时就有人提出反对的声音,认为中国现在解决温饱问题才是当务之急,研究原子弹是超前发展,步子迈的太大,难免要扭着腰。 但毛主席却反对,当时中国与美苏两国的关系都已经逐渐破裂,这时候中国已经不能埋头发展经济,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国防。 所以毛主席让张爱萍将军主持原子弹研发,砸锅卖铁也要研究原子弹。 由于原子弹的运算法则复杂,需要依赖高纬度的计算机,但当时新中国被美苏两国封锁,根本买不到这些东西,所以研究人员们只能用中国的算盘珠敲出每一个数据。 终于苦心人天不负,科学家们在万般艰苦的条件下还是研发出了原子弹,并且在不久之后顺利研发出氢弹。 当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忍不住欣喜若狂。 只有他们才能理解原子弹对于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而言有多么重要。 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对于中国而言,是国防最后一道坚定后盾。 1969年中苏关系完全破裂,当时苏联想对中国使用原子弹,正是因为考虑到中国也有原子弹和氢弹,再加上毛主席巧妙利用美苏两国争霸的分歧,才终于将这场危机转危为安。 而原子弹和氢弹对中国来说并不仅仅是军事意义那么简单,这两项绝密武器也是中国顺利返回联合国并且进入五常的重要基石。 从此之后让中国有实力站在平等的地位上与英美法苏等国公平对话,让第三世界国家有了一展尺量的明灯。 这也难怪,为什么法国对于中国研究出氢弹气急败坏,毕竟从此之后,中国从军事实力上赶超法国,这也意味着两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国家尊严只在剑锋之上,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1967年,中国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消息传到法国后,法国总统戴高乐为此大发雷霆,拍着
品古观今呀
2025-03-31 10:29:0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