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西安尿毒症女子为了活下去,和患骨髓瘤男子签下结婚协议:“婚后,我会尽

如梦菲记 2025-03-31 10:33:00

2013年,西安尿毒症女子为了活下去,和患骨髓瘤男子签下结婚协议:“婚后,我会尽全力照顾你,但你死后,得把肾捐给我,”谁料,男子提出1个条件后,爽快答应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3年西安,在这座城市两条原本毫无交集的生命轨迹,因为一场特殊的相遇而交织在一起,王宵,一个被尿毒症晚期宣判生命期限的年轻女子,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她的身体日渐衰弱,医生明确告诉她,只有肾脏移植才能延续生命,然而合适的肾源遥不可及,家人的配型也无一成功。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一个病友的建议点燃了她微弱的希望——通过网络寻找一位愿意在去世后捐献肾脏的重病患者,与之结婚。   与此同时,于建平,一位被骨髓瘤折磨得几近崩溃的男子,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眼神空洞,他曾有过体面的工作和即将步入婚姻的爱情,却因疾病失去了所有。   治疗耗尽了家里的积蓄,病情却反复无常,他开始萌生放弃的念头,偶然间,他在病友群里看到了王宵的征婚启事,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的生命或许还能留下些许意义。   于是,他主动联系了王宵,电话里平静地说:“我可能活不了多久了,如果我的肾脏能帮到你,至少我的存在不算毫无价值。”   两人的初次沟通直截了当,他们确认彼此的血型都是B型,生存的契约就此达成,王宵提出,婚后她会尽全力照顾于建平,但在他去世后,他需将肾脏捐给她。   于建平爽快答应,却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他走了,希望王宵能代替他照顾年迈的父亲,王宵没有犹豫,点头应允。   2013年7月16日,他们在西安碑林区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这场婚姻在法律上成立,却更像是一纸协议,两人并未同居,也没有干涉彼此的生活,仅仅是将“已婚”的身份告知家人。   然而命运的安排往往超乎预期,或许是因为疾病让他们感同身受,或许是因为相处中彼此的真诚打动了对方,王宵和于建平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王宵发现,于建平虽然沉默寡言,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而于建平也被王宵面对病痛时的坚韧所感染,他们开始频繁联系,分享彼此的病情与心情。   从最初的交易性质,到后来的相互慰藉,这段关系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情感的色彩,正当王宵以为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时,事情却出现了转折,于建平的病情急剧恶化,他私下选择了停止服药,甚至拒绝治疗。   姑姑察觉异样后通知了王宵,她冲到医院,看到憔悴的于建平,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她愤怒地质问:“你这是想干什么?用这种方式给我肾吗?”   她告诉他,如果他执意如此,她宁愿自己死也不会接受他的牺牲,那一刻,于建平沉默了,王宵的泪水与坚持让他动摇,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协议的一部分,更是某个人的牵挂,在王宵的劝说下,他重新开始了治疗。   治疗的过程异常艰难,于建平需要更多的化疗和检查,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支持,王宵没有退缩,她开始尝试制作永生花并拿到街头售卖。   起初,她的身体状况让她连站立都困难,但她咬牙坚持,一点点攒下治疗费用,于建平看着她的努力,心中既感动又愧疚,他暗下决心,无论结果如何,都要陪着她走下去。   两人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紧密,他们不再仅仅是病友或协议上的夫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彼此依靠。   时间缓缓流逝,奇迹悄然降临,于建平找到合适的骨髓捐献者,完成了第二次移植手术,病情逐渐稳定,而王宵在坚持透析和治疗后,肾功能竟意外好转,医生告知她暂时无需移植。   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如同久旱后的甘霖,他们紧紧相拥,泪水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喜悦,病魔没有将他们击倒,反而让他们在磨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两人在医院附近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穿着病号服的他们,在亲友的见证下携手走过人群,没有华丽的布置,也没有冗长的誓言,他们只是坚定地说:“我们要一起活下去。”   这场婚礼不仅是对他们感情的确认,更是对生命顽强的礼赞,家人为他们送上祝福,王宵的父亲还特意写下一副对联:“一对老夫妻,从此新生活。”字里行间,是对他们并肩抗争的感动与期盼。   从2013年的相识到2015年的相守,王宵和于建平用行动诠释了爱与希望的力量,那份起初只为生存的契约,最终演变成了一段深刻的情感,他们在最黑暗的时刻彼此扶持,在绝境中寻找光明。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或许脆弱,但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逾越的,时至今日,他们的生活仍在继续,而那份相互支撑的信念,将伴随他们面对未来的每一个挑战。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尿毒症患者为了“等肾”与白血病患者结婚,她等到了吗?》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