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赵忠祥去捡漏,相中一根明代玉管,估值2万,但是赵忠祥问摊主:“100元卖不卖?”摊主原本不肯卖,老赵说了一句话,吓得摊主赶紧成交! 北京的春季,总是伴随着瑟瑟的晨风。潘家园旧货市场在这样的清晨里,早已经热闹非凡。各色小摊铺在地上的旧货,在朦胧的晨光中泛着岁月的光泽。古玩、字画、瓷器、铜器,甚至是老家具,都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的垂青。 在这个平常的早市上,两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中国电视圈赫赫有名的主持人赵忠祥,另一位则是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马未都。赵忠祥身着简单的夹克衫,戴着一副普通的老花镜,完全没有电视上的光鲜亮丽。如果不是偶尔有热心的市民认出他,打声招呼,很难相信这位在地摊间仔细翻看的老者就是那个声音温润、举止优雅的央视名嘴。 其实,在收藏界,赵忠祥的名气一点也不亚于他在主持界的地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对古玩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十年来,他的收藏之路走得极为认真。在他位于北京的家中,珍藏着数不清的古董字画。据业内人士估计,这些藏品的总价值可能高达5个亿。在收藏的道路上,赵忠祥始终保持着一份谦逊和低调。 潘家园的清晨总是特别早。凌晨四五点钟,当城市的其他角落还在沉睡时,这里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摊主们摆好货品,收藏爱好者们带着手电筒,在暗淡的天光下仔细辨识各类物件。赵忠祥和马未都的到来,为这个普通的早市增添了几分不同寻常的气氛。 不过,两位名人的举止却十分低调。他们像普通的淘宝客一样,在各个摊位之间穿梭。赵忠祥不时蹲下身来,仔细端详某件物品,偶尔还会向马未都请教几句。周围的摊主们虽然认出了这两位"大咖",却也体贴地保持着一定距离,让他们能够自在地挑选。 这种市井气息浓厚的场景,与人们印象中的亿万收藏家形象大相径庭。但这恰恰体现了赵忠祥为人处世的风格。在收藏界,他一直坚持实地考察、亲自鉴定的原则。即便是在寒冷的清晨,他也愿意像普通收藏爱好者一样,蹲在地摊前仔细寻找心仪的宝贝。 这样的场景在潘家园并不少见。赵忠祥经常和各路收藏界的朋友一起,在这个北京最大的古玩市场里寻找各类珍品。他那双在电视屏幕前沉稳优雅的手,在这里会仔细抚摸过每一件感兴趣的物品,用最朴实的方式感受物件的年代与价值。 就在这样的一个清晨,一根看似普通的玉管引起了赵忠祥的注意。这个不起眼的小物件,就此揭开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收藏故事。 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摊前,赵忠祥的目光被一根玉管牢牢吸引。他装作随意地拿起玉管端详,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马未都站在一旁,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作为资深的文物专家,马未都对这件物品的价值有着准确的判断。 这根玉管通体洁白,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见,做工精良。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赵忠祥轻轻摩挲着玉管表面,不动声色地向摊主询问起玉管的来历。 几十年的收藏经验让赵忠祥深谙市场规则。他知道,在古玩交易中,开价往往决定了整个交易的走向。于是,他故意摆出一副不太了解的样子,随口问道这东西多少钱。摊主打量了一下赵忠祥,开口就要价2500元。 在旁人看来,这个价格对于一根玉管来说已经不算便宜。但赵忠祥却看出了这件物品的真正价值。他转身对摊主说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价格:100元。这个报价让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就连经验丰富的马未都也没想到赵忠祥会开出这样低的价格。 摊主显然没有料到赵忠祥会这样还价,一时间有些犹豫。赵忠祥见状,又补充说这样的物件进价顶多120元,他愿意出150元。这番话让摊主更加困惑,一件自己标价2500元的物品,怎么到了赵忠祥口中就变得如此廉价? 就在这时,摊主仿佛想到了什么好主意。他热情地表示,只要赵忠祥能答应画一幅画给他,这件玉管就免费相送。这个提议看似大方,实则暗藏玄机。要知道,赵忠祥的书画作品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往往能卖出不菲的价格。 赵忠祥早已看穿了摊主的心思。他平静地说出了一句让摊主脸色骤变的话:"我这些年收藏的眼光可从没看错过,这玉管要是真品,市场价至少2万,您确定只要150?"这句话不偏不倚,既道出了玉管的真实身份,又给了摊主一个台阶下。 摊主听到这话,顿时明白自己遇到了行家。与其在这里继续纠缠,不如干脆成交。赵忠祥也不多说,直接从口袋里掏出150元放在摊位上,拿起玉管就走。整个交易过程行云流水,展现了一位资深收藏家的独到眼光和交易智慧。 事后,马未都向周围的收藏爱好者透露,这根玉管确实是明代物件,市场价值约2万元。赵忠祥这一手讨价还价的功夫,不仅展现了他对古玩市场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一位真正收藏家的格局和智慧。
古时,有个风水先生去参加婚礼,见到新媳妇头上有光环时隐时现。第二天,他找到主人家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