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江西一位农民去世后,他的儿子将遗体放进了一口大缸,村民们纷纷指责他不孝,没想到三年后,当大缸被打开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江西省某个偏远小村,农民林观荣去世了。按照他的遗愿,儿子林上水没有选择传统的土葬,而是将父亲的遗体放进了一个大缸里,装好密封,置于家中的一个小房间。 林上水这么做,不仅让村里的人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有人直接指责他不孝,认为他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安葬父亲,是在亵渎亲情。大家都觉得这完全是对父亲的不尊重。 那时,林上水心里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记得父亲曾经告诉过他,他希望在死后能够以这种方式安葬,以便“回归自然”。父亲信奉一种民间的信仰,认为这种方式能够让灵魂得以超脱,得到安宁。 而林上水作为儿子,虽然也觉得这种做法有些奇怪,但还是决定遵从父亲的遗愿,毕竟这是父亲的一生信仰。于是,他悄悄按照父亲的要求,实施了“缸葬”。 起初,村民们都对林上水充满了非议。有的甚至认为他已经“疯了”,怎能为了一个看似荒诞的信仰做出这样的决定。 许多人在背后嘀咕,说林上水将父亲的遗体放在缸里,简直是“侮辱”死者的尊严。不仅如此,有些人还劝他赶紧将父亲的遗体取出,按照传统做法安葬,否则将来必定会招来灾祸。 但林上水并没有因为这些批评而动摇,他一心想着父亲的信仰,也相信这种做法能安慰父亲的灵魂。于是,三年的时间悄悄过去。 2003年,三年后的一天,林上水决定打开那个大缸,看看父亲的遗体到底如何。村里的人又都来了,围在他家门口,大家心里都好奇,这个被认为“荒唐”的做法,到底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当大缸打开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奇迹般的,林观荣的遗体依然完好无损,甚至几乎没有腐烂的迹象,像是刚刚安葬一样。村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时,曾经批评林上水不孝的人都沉默了,没人再敢说什么了。因为这个结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甚至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传统观念。那些曾经指责林上水“亵渎死者”的人,也不得不感叹,眼前的情景似乎证明了林上水的坚持是有道理的。 即便父亲的遗体保存完好,验证了他的做法并非荒诞,但他依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社会的目光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变得宽容。 村里的人开始议论他是不是信仰迷信,觉得他为了一种不切实际的信仰,耽误了自己的一生。亲戚朋友们也开始疏远他,认为他太固执,太不顾现实了。林上水夹在信仰和现实之间,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两条岔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 他不后悔遵从父亲的遗愿,但也承认,社会的压力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毕竟,传统的安葬方式早已深入人心,谁能理解这背后父亲的信仰呢?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更倾向于看结果,而不是看一个人背后坚定的信念。 面对亲朋好友的不解、村里人对他不屑一顾的眼光,他深知,信仰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并非那么容易调和。很多人或许只看到了表面,却无法理解他内心的挣扎和坚持。 回头看,林上水的做法,或许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父亲的忠诚和对信仰的坚守。虽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但他心里清楚,这就是他能为父亲做的最后一件事。至于外界的眼光和非议,他只能默默承受,尽管那种压力时常让他感到窒息。 这就是林上水的故事,一个关于信仰、坚持与现实冲突的故事。尽管父亲的遗体保存完好,但他却依然站在信仰与社会认同的十字路口,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江南都市报2007-12-10《江西一孝子遵遗愿把父亲制成“木乃伊”》
2000年,江西一位农民去世后,他的儿子将遗体放进了一口大缸,村民们纷纷指责他不
秋水看伊人
2025-03-31 18:05: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