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文科生不挣钱?看到有报道说,叶嘉莹拿出自己积蓄三千万作捐款,这真是了不得,这都是靠欧美和台湾期刊发表文章赚的,要知道她过去一家老小生活多年全靠她一个人收入,从加拿大到国内路费也都是掏自己腰包…… 而她的命运由于种种原因,很长时间里过着极清苦的生活,离开台湾后生活才稍微平稳一点。又遭遇大女儿和女婿又不幸离世,在台湾最艰难的岁月里,正是怀中吃奶的女儿支撑着她活下去唯一动力,这种痛真是痛彻心扉。似乎在她十五岁时的一首诗作中就体现出来了。 几度惊飞欲起难, 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 满地新霜月乍寒 比其他学者教授厉害在于她能把研究知识迅速转化为刊物发表,她在图书馆时一边看书一边写,忙个不停,经常是一出了图书馆,就直接去邮局寄稿,根本不需校稿,这种功夫令很多的学者都感到自愧弗如。 她之所以对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感兴趣,就在于这座图书馆里中国古代善本藏书极为丰富。而且很多不为人知的重要的史料价值地方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东北地区的。很显然这是在日本入侵东北以后,有些人就把这些资料转移到国外去了。 燕京图书 相对于国内地方分散保存来说更加集中,由此吸引了大量的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跑到哈佛去阅读收集资料。所以也不能说在海外研究中国史是个笑话。另外一个地方就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有大陆学者吃惊的发现,那里甚至藏有我军连续数十年团以级别内部刊物,这种资料美国人是怎么搞到手的?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不仅有非常丰富的中国古典馆藏文物书籍,而且分门别类规划的非常好。这是因为 裘开明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就担任首任馆长的原因。在上世纪30年代战争频繁动乱时期,我国的大量的文物都无法搬离和撤退,很多小地方的图书馆以及资料室。面临遭受掠夺及战火损害巨大危险,很多地方官员只顾自己逃命,认为那些古文书籍价值都不大,因此一些知识分子认为放在美国更加安全。他无时无刻不停的从中国大陆以及日本收集善本,甚至包括康熙年间的地方志, 负责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编目是胡嘉阳,她曾在台湾大学做过叶嘉莹助理,后来学图书馆系,如今燕京图书馆里这些书籍,早已束之高阁只供人瞻仰,碰也不能碰。 哈佛大学中国情结甚浓,是与赵元任在那自己家经常举办沙龙有关,他家的人不仅是有文科,学历史的也有很多理工科的教授,负责主持是他的女儿赵如兰,她的丈夫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另外还有兼职经商发了一笔不小财的陆惠风也常举办。她家房子更多更大,还有庭院
谁说文科生不挣钱?看到有报道说,叶嘉莹拿出自己积蓄三千万作捐款,这真是了不得,这
太金趣事
2025-04-01 00:54: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