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末日将军”苏罗维金:战场风云中的关键角色 各位军事爱好者们,今天咱们要聚焦一位在俄乌战场上掀起波澜的关键人物——被西方媒体称为“末日将军”的苏罗维金。2025年3月29日,美国媒体《纽约时报》爆料,早在2022年10月,美国情报部门就偷听到苏罗维金将军准备使用核武器阻止乌克兰人越过第聂伯河进入克里米亚,当时俄罗斯军队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从5 - 10%急剧上升到50%,这一消息瞬间让全球目光聚焦,俄乌战场仿佛被一层核战的阴云所笼罩。 苏罗维金将军在军事领域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他参加过车臣和叙利亚战争,作战风格以强硬著称,简单来说就是“炸炸炸!杀杀杀!”。出任俄罗斯前线总指挥后,他马上对乌克兰纵深基础设施展开全面持续打击。西方媒体给他封上“末日将军”的绰号,足见其在战场上的威慑力。 咱们把时间拉回到2022年6月,当时乌克兰使用美国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多次攻击安东诺夫斯基大桥,最终让桥面多处破损无法通行,切断了连接南北赫尔松的主要补给线。当时数万俄罗斯军队在北赫尔松地区作战,补给线一断,北赫尔松地区的平民和俄军都陷入物资供应危机。美国媒体《纽约时报》还评论说,乌克兰可能抓住了“改变游戏规则,打击俄罗斯人的最佳机会”,甚至可能是引发更大战争的最佳机会。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苏罗维金将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没有为了面子坚持打下去,而是在国内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下令北赫尔松地区的部队撤过第聂伯河,放弃整个西岸地区。他宁可沦为罪人,独自承担失败的责任。从当年10月份开始撤离北赫尔松的平民,到2022年11月9日俄军正式从北赫尔松撤军,苏罗维金成功组织了一次“战略撤退”。这次撤退难度极大,但他保证了至少3万大军的完整撤离,没有进一步损失。 这次撤军对俄罗斯军队来说相当有利。表面上看是丢了面子,但实际上保留了装备和人员,撤下的部队被重新派往其他更需要支援的地方。美国情报部门估计,大约有3万左右俄罗斯军队成功撤离,保住了这3万家底。而乌克兰军队虽然进入了被放弃的赫尔松,占领了第聂伯河西岸,但随后就因缺乏弹药,进攻被迫停止,完全没有达到作战目标。 苏罗维金将军的指挥才能还不止于此。在赫尔松撤退后,俄罗斯军队面临着乌克兰的大规模进攻。当时乌克兰信心大涨,泽连斯基甚至宣称“我们将会赢得整个战争”,美国媒体《纽约时报》也称2023年的反攻将是战争的“最后一次”,乌克兰将宣布彻底胜利,或者普京被迫寻求和平。然而,整个反攻计划并不顺利。 乌克兰当时并不具备进行大反攻的条件,尤其是攻入克里米亚半岛的计划根本行不通。更合理的选择应该是暂停,用下一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来建设和训练新的旅。但乌克兰拒绝了放弃大反攻的主张,花费数月时间准备,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乌克兰军队抱怨没有收到足够的军事援助,计划训练的部队也不够强大,巴赫穆特之战还消耗了乌克兰部队的有生力量。最终,乌克兰的反攻行动兵力不足,原计划投入的兵力被分散,一头撞到俄军的“铜墙铁壁”之上。 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苏罗维金将军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十分出众。他在赫尔松的撤退是战略上的成功,为俄罗斯军队保留了有生力量。而他在防御准备上的努力,也让乌克兰的军事力量被消耗殆尽,失去了反败为胜的机会。 苏罗维金将军虽然没有真正使用核武器,但他“末日将军”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他在战场上的决策和行动,让敌军胆寒,让北约忌惮。他的指挥让西方媒体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乌克兰可能要输掉这场战争。未来,俄乌战场的局势依然充满变数,苏罗维金将军这样的关键人物,无疑将继续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而我们也将持续关注这场战争的后续发展。
俄军“末日将军”苏罗维金:战场风云中的关键角色 各位军事爱好者们,今天咱们要聚焦
翠竹清风隐者情
2025-04-01 10:26:17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