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日军押着张思问等人去压棒面,房东老头悄悄告诉他们:“河那边就是苏联,你们咋不跑呢?再不跑,干完活就被日本人杀了。”
张思问,1922年生在河北新河县寻寨村。1940年,18岁的他扛不住家里穷日子,也看不惯日军欺负人,索性投了八路军,加入冀南地区的第10团第4连。那时候,年轻人参军都是为了打鬼子保家,张思问也是一腔热血上了战场。他跟着部队东奔西跑,和日军硬碰硬干了好几仗。
1943年初,枣强那边打得凶,张思问的部队跟日军拼了个你死我活。一场夜战,他右胳膊被子弹打穿,血流了一身。没法子,他只能躲到附近村民家养伤。可惜,好景不长,一个叛徒把他的藏身地卖给了日军。日军冲进屋,翻出他身上还没干的血迹,二话不说把他抓了,先关进炮楼,后又扔到山东德州的集中营。
集中营里日子不是人过的。日军把劳工当牲口使,吃的就一点稀粥,干活却没日没夜。饿死、累死的劳工一堆,张思问咬牙撑着。后来,他和其他劳工被塞进火车,送往东北。车厢里挤得喘不上气,水都没得喝,一路颠到东北,百来号人死得只剩四十几个。张思问硬是活了下来。
到了1943年春,他被分到东宁小乌蛇沟的劳工营,归日军“570”部队管。那地方偏得要命,周围全是山和树林。劳工们每天被逼着挖地下炮台,活重得要命,日军还看得死死的。卫兵和翻译官轮班盯着,谁敢偷懒就是一顿毒打。吃的呢?一天就几个窝头,饿得人眼发花。不少人撑不住,倒下就再没起来。
在营里,张思问认识了陈恩,一个跟他一样从八路军来的兄弟。陈恩被日军挑去做劳工队长,管着大家伙儿。别看他表面听日军的,其实心里早琢磨着咋跑。他跟张思问一拍即合,俩人暗地里合计着找机会。1943年9月,日军押着他们去小乌蛇沟西北村的碾磨房压棒面。干活时,一个房东老头趁日军没注意,凑近了低声说河那边是苏联,劝他们赶紧跑,不然干完活就没命了。
这话砸进张思问心里,他立马找陈恩商量。俩人合计着,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跑就是等死。陈恩拍板,定在阴历八月十三动手。那天是9月11号,营里卫兵刚换班,新来的兵还没摸清情况,管得稍微松了点。陈恩趁机通知大伙儿,晚上吃饭后用“谁洗澡”当信号,一起干。
到了晚上,劳工们回了泥屋,气氛紧得像要炸开。陈恩瞅准时机,喊了一声“谁洗澡”,王坤第一个抄起锤子砸向翻译官,张思问跟上,拿镐头猛干,翻译官当场没气了。门口卫兵冲进来,张思问抡起铁锹招呼,几个兄弟一起上,把卫兵也收拾了。大伙儿趁乱冲出去,直奔卫兵住处抢枪,又干掉了几个日军。
可好景不长,日军援兵来得快,机枪一响,场面乱成一团。陈恩赶紧喊撤,张思问带着几个人拿枪断后,一边打一边往河边跑。河水冷得刺骨,他们硬趟过去,又钻过铁丝网,总算进了苏联的地界。这次跑出去43个,活了31个,张思问和陈恩都在里头。
逃出去后,他们在苏联碰上抗联88旅,又接着跟日军干。1945年日本投降,张思问熬到1946年回了老家种地。他后来打听才知道,陈恩真名叫吕庆林,打完仗回了冀县老家,可惜没几年就因病走了。张思问自己呢,活到2009年,87岁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