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5年,莽古济被弟弟皇太极下令凌迟处死。行刑时,她被刽子手除去衣物,削下

墟史往事 2025-04-01 14:06:56

公元1635年,莽古济被弟弟皇太极下令凌迟处死。行刑时,她被刽子手除去衣物,削下身上的肉。开始时,莽古济的惨叫声响彻云霄,但随着凌迟的进行,莽古济的声音越来越小,快到300刀时,莽古济的声音终于听不到了。 莽古济是唯 一一个被处死的清朝公主,她到底怎么得罪了皇太极,让皇太极用如此残忍的方式折磨她呢?这事还得从皇太极继位说起。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8个儿子。努尔哈赤一共有16个儿子,他称汗之后,为了稳固政局,就定下四大贝勒轮流执政的制度。 四大贝勒分别是他的3个儿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和侄子阿敏,朝政由这4人按月轮流执掌,朝中大事则要4人一起开会通过。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但仍然保留轮流执政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皇太极的可汗之位实际上是个虚名,这让拥有雄心大志的皇太极如鲠在喉。因此,他开始设计废除这一制度。 与其他几个贝勒相比,皇太极更有头脑。 他先是以减轻3个贝勒的政务为借口,让3人的儿子们代替3人轮值;之后,又利用阿敏吃了败仗的事情,将阿敏除掉。而3人中的代善原本就支持皇太极,于是就只剩下莽古尔泰1人。 但这个莽古尔泰却让皇太极头疼不已。 莽古尔泰与莽古济是同父同母的兄妹,他们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衮代。 衮代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女人,陪伴在努尔哈赤身边35年,努尔哈赤非常信任她。而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哲哲只是短暂的做过一段时间福晋,地位与衮代没法比。 因此努尔哈赤在世时,皇太极的地位也不如莽古尔泰。而且莽古尔泰是一员猛将,为努尔哈赤立下不少战功,本是储君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可是在1620年发生了一件事,让莽古尔泰与储君之位失之交臂。 这一年,有传言说大福晋衮代与当时的储君代善有染,努尔哈赤大怒之下就休了衮代。可没想到莽古尔泰为了讨好父亲,竟然将亲生母亲衮代杀害。 但莽古尔泰没有想到,他这丧尽天良的举动不仅让他失宠于努尔哈赤,还在之后推选可汗时败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继位后,莽古尔泰虽然俯首称臣,但心中却对皇太极颇为不满。他自诩四大贝勒之一,又手握正蓝旗重兵,经常对皇太极出言不逊。 而莽古尔泰的姐姐莽古济也曾触怒皇太极。 莽古济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代善的儿子岳托,小女儿则嫁给了皇太极的儿子豪格。 1635年,蒙古察哈尔部归顺后金,皇太极为了安抚察哈尔部,就将察哈尔汗的伯奇福晋赐给豪格做小老婆。没想到这个举动惹怒了豪格的岳母莽古济,莽古济跑到宴会上大骂皇太极:“我女儿还没死,你怎么能再给豪格赐妻?” (王先谦《东华录·天聪十》:“吾女尚在,何得又与豪格贝勒一妻也?”) 莽古济与莽古尔泰没有意识到,皇太极已是一国之君,已经无法容忍他们如此无礼。也许这个时候,皇太极就起了杀心。 公元1631年,皇太极攻打凌河城时,故意派莽古尔泰和胞弟德格类率部攻打火力最强的城南,莽古尔泰遭受重创,请求撤回,却被皇太极一通呵斥。 莽古尔泰气不过,瞪着皇太极怒道:“皇上这是要逼死我吗?”说完,他抓着佩刀的刀柄欲拔刀相向,被德格类拦下。 可皇太极哪能轻易放过这次机会?就继续用莽古尔泰弑母之事激怒他,莽古尔泰果然拔出佩刀,一旁的士兵赶紧将他拿下。 回去后,皇太极便拿这事大做文章,夺去了莽古尔泰的爵位。至此,皇太极将四大贝勒中的最 后一位赶下了台。不久后,他废除轮值朝政制度,真正实现了乾纲独断。 而心高气傲的莽古尔泰,竟因为太过屈辱而数度落泪。 听闻此事,本来因为母亲的死与莽古尔泰断绝来往的莽古济不忍看哥哥伤心,就与丈夫一起去探望他。莽古济怎么也没想到,这次探望竟为她带来了杀身之祸。 莽古济来后,莽古尔泰向妹妹、妹夫和弟弟大吐苦水,说到激动处,竟然提出想要除掉皇太极,几个人赶紧劝他别冲动。没想到莽古尔泰却说:“我不除掉他,他就要除掉我,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莽古尔泰的这句话说服了几人,于是几人当下就商定了杀害皇太极的计策,并歃血为盟。当时,除了4人之外,还有莽古济的心腹家奴冷僧机也参与了密谋。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密谋之后不久,莽古尔泰就暴毙而亡。刺杀皇太极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知了。可谁也没想到,2年之后,这件事竟又起波澜。 1635年,冷僧机向皇太极告发了密谋之事,之后,皇太极从莽古尔泰的住处搜出十几块刻有“金国皇帝之印”的木牌,做实了谋反之事。而莽古济的丈夫为了脱罪,竟然作证莽古济参与谋反。 莽古济就这样被最亲近的人出 卖了。更悲惨的是,她的弟弟皇太极,竟然下令将她凌迟处死。 皇太极除掉莽古济,一方面是为了扫除统一皇权的障碍,另一方面,莽古济曾经得罪皇太极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否则,皇太极即使要除掉莽古济,也用不着使用如此残忍的方法。 对皇权的贪念,竟然让皇太极如此泯灭人性,对自己一母同胞之人,做出惨绝人寰的事情,不由得让人不寒而栗。

0 阅读:55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