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爆发后,有传言称中国缺粮,越南随即宣布禁止大米出口。然而,当中国表态我国粮食充足后,越南的态度立刻变的不一样了。 对于尝过饿肚子滋味的人来说,“吃饱饭”这三个字是刻在骨子里的忧虑。 2020年初,新冠病毒的阴影骤然笼罩全球,人心惶惶。不少国家立刻绷紧了神经,盯紧自家的粮仓。 东南亚的稻米大国越南反应很快,疫情刚起就宣布暂停大米出口。不只是越南,泰国、俄罗斯等另外五国也担心国内供应,纷纷收紧了粮食出口。 一时间,国际粮价应声上涨,全球对粮食安全的担忧陡然加剧。 越南的行动并非凭空而来。当时他们国内的粮食储备不算特别丰裕,加上疫情可能影响春耕,优先保证自己国民的饭碗,是他们政府能做的最实际选择。 或许他们也盘算着,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疫情冲击下可能会缺粮,从而加大进口。 然而中国的反应却让不少观望者感到意外。面对外界关于粮食短缺的猜测甚至谣言,中国传递出的信息十分笃定:国内粮食储备充足,供应不成问题,老百姓不必担心。 这份底气让一些原本紧张的情绪缓和下来,也让某些国家的预判落了空。 说到底,越南每年卖给中国的大米,在中国庞大的粮食消费总量里,实在算不上什么。 就拿2019年来说,中国从越南进口的大米还不到50万吨。这意味着越南卖不卖米,对中国的粮食大局几乎没什么影响。 反而越南这一停,它原先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很快就被泰国、巴基斯坦这些大米出口国补上了。 中国能在全球一片紧张中稳坐钓鱼台,靠的不是运气。这是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结果。 过去的经历让中国明白,吃饭问题不能指望别人。国际市场上,粮食有时是谈判的筹码,有时是赚钱的工具。 中国的做法很实在也很坚定:一是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地里能长出粮食;二是在全国主要产粮区,建起了规模庞大的现代化粮库。 这些粮仓技术先进,温湿度控制得精精确确,存上三年的粮食,拿出来品质照样有保证。 地里有粮,仓里有粮。这份实实在在的家底,才是应对风浪的最大底气。 任凭外面风吹雨打,自己也能心中不慌。这大概就是经历过匮乏之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看重的那份踏实! 参考信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粮食安全遭到威胁——2023-08-21 ·澎湃新闻
怎么一句话让越南人破防
【52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