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清明——天地清明,万物生发,中医教你顺时养身心山东广成堂集团20

飞翔说健康 2025-04-02 10:37:51

【节气养生】清明——天地清明,万物生发,中医教你顺时养身心

山东广成堂集团

2025年04月02日 08:12 山东 听全文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此时春意正浓,万物洁净,天地间一派“气清景明”之象。作为中医馆的节气养生指南,我们愿带您从中医视角,读懂清明文化,顺应自然之道,守护身心安康。

一、清明溯源:寒食寄思,天人合一

       清明节始于周代,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文化内涵。《岁时百问》有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将寒食禁火、祭祖扫墓的习俗延续至今。中医认为,清明时节“天人相应”,人体阳气升发,正需借天地清明之气,调和肝脾,祛除体内浊邪。

二、清明三候:自然启示,调养有道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暗合中医养生智慧:

一候桐始华

白桐花开,春阳盛极。中医认为此时肝气旺盛,易出现目赤、咽痛、情绪烦躁,可饮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

二候田鼠化为鴽

阴气潜藏,鹌鹑类阳鸟活跃。提醒我们早睡早起,晨练宜选太极拳、八段锦等柔和运动,助阳气升发。

三候虹始见

雨后现虹,湿气渐增。中医馆推荐用薏苡仁、赤小豆煮粥,健脾祛湿,预防春夏之交的关节酸痛。

三、清明民俗:传统智慧里的养生密码

扫墓祭祖,调畅情志

祭扫时缓步山林,可疏解郁结的肝气。中医强调“悲忧伤肺”,祭奠后宜用玫瑰花、陈皮泡水,理气解郁。

踏青插柳,扶正驱邪

踏青接触地气,增强免疫力;柳枝入药可清热利湿,民间插柳习俗暗合中医“以柳驱疫”的防病理念。

食青团,养肝脾

艾草制青团,温经散寒;豆沙补脾,春笋助消化。中医提醒:青团黏腻,配山楂茶助运化,糖尿病患者慎食。

四、清明养生:中医馆的节气调理指南

1. 疏肝理气,防“春火”

· 饮食:多吃荠菜、香椿、菠菜等绿色蔬菜,忌辛辣燥热。

· 穴位:每日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各3分钟。

2. 健脾祛湿,护脾胃

· 药膳推荐:茯苓山药排骨汤、陈皮红豆薏米水。

· 艾灸:中脘穴(肚脐上4寸)、足三里穴(膝下3寸),驱寒湿健脾胃。

3. 防风防敏,护肺卫

· 过敏人群外出戴口罩,用苍术、艾叶熏屋净化空气。

· 按摩迎香穴(鼻翼两侧),增强呼吸道防御力。

4. 调摄情志,静心宁神

· 晨起冥想5分钟,聆听角调(中医五音疗法中属肝的音律),如《胡笳十八拍》。

· 避免熬夜,亥时(21-23点)入睡以养肝血。

清明,是传承亦是新生

       在这个慎终追远的时节,中医馆愿与您共同践行“治未病”的智慧:祭扫时心怀感恩,饮食中顺应天时,运动中调和气血。让我们借清明之气,涤荡身心,迎接盛夏的蓬勃生机。

0 阅读:12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