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阶段智驾在厂商宣传上的几点现状及思考:小米SU7高速事故1.恶意混淆智能

然哲陈 2025-04-02 11:37:12

关于现阶段智驾在厂商宣传上的几点现状及思考:

小米SU7高速事故

1.恶意混淆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区别。

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有本质区别,如今市售车的所谓“智能驾驶”,本质上都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无法脱离驾驶员的控制,需要随时准备接管。然而在宣传上却各种混淆视听,造新概念,强调什么“车坐不开”、“智能领航”,让一些消费者误以为可以完全脱手,降低驾驶警惕。

2.过分夸大智驾在选车、购车决策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把2025年定为“全民智驾元年”,还是把智能化竞赛作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关键词,本质上都是极度内卷下促销量的手段。没新活儿了,就把一个“驾驶辅助”当成近年来的主要卖点,让不少消费者相信“一辆车的价值取决于智驾,智驾不好整台车就是垃圾”,进一步让消费者误以为可以完全相信车辆的自主行驶能力,甚至产生迷信,盲目追捧,你让他提升驾驶技术好好开,他说你思想老旧跟不上时代,你让他多注意安全,他说你恶意嘲讽厂商的智驾能力,建议发律师函。

3.过分夸大智驾的适用范围。

什么“全场景适用”“无图也能跑”“想撞都难”“哪儿都能开”“X百公里零接管”“X小时零接管”,让很多消费者误以为智驾就是哪儿都能用的,忽略了实际的道路条件和使用环境。如今许多L2级的智驾依旧依赖于车道线、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复杂的城市路况、乡村路况、夜晚、恶劣天气下这玩意就是不能用且不该用的。我平常开车,除了低速堵车和高速直线行驶外,基本不使用智驾,但仍遇到过很多可怕的情况。比方说“突然失速”,在错误识别障碍物或岔道时,智驾要么会主动减速避让,要么会主动退出,如果带着重动能回收的话,失速会更明显,如果这时候不迅速补一脚油门,很容易引起追尾。

4.刻意忽略驾驶员的能力和责任。

有些人(甚至说很多人),压根不会开车。不会调整坐姿,刹车踩不到底,乱搓方向盘,看不懂路牌,不看后视镜不打转向灯的人比比皆是,更恐怖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群人还更依赖智驾。车内各种屏幕,按摩看电影唱K,交互要靠和车说话,一堆无用信息,本身就极度分散了驾驶者的注意力,这时候一旦有异常情况,这些“不用肉脚开车”的人,如何及时反应接管车辆?一辆车的驾驶员,是对自己、车上乘客、路上其他车辆上的人及行人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刻意忽略如此重要的身份和责任,不亚于故意伤害。

5.刻意忽略事故的后果。

三条鲜活且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是悲剧,也应该是对行业的警钟。 智驾固然要发展,但虚假宣传和混淆概念不应该再继续了,车祸猛于虎,一个家用电器的失灵,顶多造成财产损失,而汽车的事故,带来的是几个家庭的悲剧。就算逝者不会开车,不注意行驶安全,仍不是失去生命的理由。从业者要负起责任,在你们极度内卷下忽略的东西,很可能会对其他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请保护好他们。

6.“刀杀人”还是“人杀人”

小米汽车迎来了成立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这是流量的反噬。车祸每天都有,但在如此大的流量市场的干预下,任何问题都会被无限放大。之前SU7 Ultra上市时,就有关于“1500马力能不能上路”“1500马力严重影响道路安全”的讨论,但和在《老陈的酷车清单Vol.3》中一样,我的观点不变:不能因噎废食,要让厂商、交管部门、驾校甚至是路政部门共同努力去适应,去培养和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水平。智驾一定要发展,而且是要朝着更安全更好用的方向发展,应该停止的是无限的内卷和虚假宣传。

0 阅读:0
然哲陈

然哲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