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陈赓在哈尔滨筹建学校,开车外出办事时被交警拦下。只见那交警直接大摇大

文史记叙录 2025-04-02 12:28:45

1953年,陈赓在哈尔滨筹建学校,开车外出办事时被交警拦下。只见那交警直接大摇大摆打开车门,一屁股坐在陈赓旁边,还颐指气使地对警卫员发号施令,警卫员刚想拔枪,却被陈赓一个眼神制止。

陈赓是谁?说起他,那可是新中国的一号人物。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乡,从小家里就有军旅传统,他14岁就跑去当兵,1922年入了党,次年考进黄埔军校,跟蒋先云、贺龙齐名,被叫“黄埔三杰”。后来他去苏联学过情报,参加过南昌起义,还当过红四方面军的师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里,他带着部队打了不少硬仗,立下大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云南当军区司令员,1952年被调去筹建哈军工。这任务不简单,当时中国刚解放,工业底子薄,军事技术人才更是稀缺,哈军工就是要填这个空。陈赓带着一帮人,风风火火跑到哈尔滨,选址、建校、找老师,忙得脚不沾地。

1953年冬天,哈尔滨冷得要命,街头到处是雪。那天陈赓坐车出去办事,车是那种老式黑色轿车,外面看着不起眼,里面坐的却是大人物。车开到半路,被一个交警拦下。那交警态度恶劣,拉开车门就往后座挤,挨着陈赓坐下,还大声吆喝警卫员开车去市公安局。警卫员气得不行,手都摸到枪上了,可陈赓没吭声,就一个眼神,警卫员硬是把手缩了回来。车子接着开,最后停在市政府门口。交警一看地儿不对,还想发火,陈赓下了车,淡淡说了句让人叫吕其恩过来。

吕其恩是啥人?他是哈尔滨市长,为人正派,干活雷厉风行。陈赓把这事儿交给吕其恩,自己没多掺和。吕其恩一了解,火气蹭蹭往上冒。原来这交警平时就仗着自己管交通的身份,横行霸道,经常干点占便宜的小动作。这次他拦车,以为是普通公务车,想搭个顺风车,结果撞上陈赓这块硬板。吕其恩没惯着他,当场把他批了一顿,还让人查全市的干部作风。这事儿之后,哈尔滨街头纪律明显好转,老百姓都说市长这次动真格了。

再说陈赓,他没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回头就接着忙哈军工的事儿。1953年9月1日,哈军工正式开学,第一批学生来了,陈赓站在台上宣布学院成立。那一刻,他心里肯定挺踏实。这学校后来培养出一堆技术牛人,去了全国各地搞国防项目,导弹、雷达、军舰,好多东西都有哈军工毕业生的影子。陈赓用自己的眼光和魄力,硬是把这所学校建成了新中国国防科技的摇篮。

这拦车的事儿虽然不大,但挺能说明问题。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社会上有些人还带着旧社会的毛病,觉得自己有点权力就能抖起来。那交警就是典型,仗着管交通,觉得自己了不起,连谁的车都敢拦。可陈赓不一样,他没跟那交警计较,也没摆上将的架子,就那么冷静地处理了。这份气度,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再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1953年全国刚搞完“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中央想把干部队伍整顿干净。哈尔滨那会儿是个工业重镇,但城市管理乱七八糟,街上车马挤成一团,纪律松散。交警这事儿,正好撞在枪口上。吕其恩借机整顿,也算给陈赓捧了个场。陈赓呢,他不光忙着建学校,还间接帮着哈尔滨收拾了风气,这影响可不小。

陈赓这人,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奔波。从战场打到解放,又从云南跑到哈尔滨,哪哪儿都有他的身影。他在哈军工的事儿干完没多久,1961年就去世了,才58岁。想想他这一生,真没白活。战场上他带着部队冲锋,建国后他又给国家搭了个科技台子。拦车这事儿虽说是小插曲,但也挺能反映他的为人——大事不含糊,小事不纠缠。

哈军工后来成了传奇,毕业生里出了不少院士、大将,为中国国防科技撑起一片天。陈赓要是能看到后来的成果,肯定得乐呵。他在哈尔滨那几年,顶着寒风,带着一帮人硬干,愣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那交警后来咋样了?具体没啥记载,但按吕其恩的脾气,估计没啥好果子吃。整顿之后,哈尔滨街头规矩多了,交警们也不敢随便耍威风了。这事儿传开后,老百姓都说陈赓厉害,不声不响就把问题解决了,连带着城市都变好了。

0 阅读:345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