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宝——鎏金飛獅紋銀盒

九泽地山赏静 2025-04-02 16:10:16
高5.6 口徑12.9壁厚0.13厘米。重425克。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銀質鎏金,圓形,分蓋,底以子母口銜接,蓋、底面稍隆,中部趨平。錘擊成型,平鏨花紋,纹飾鎏金,珍珠纹底。盒蓋兩層主題紋飾,以雙聯珠紋夾棱形帶點的連續幾何附屬紋樣相隔:中部主題紋飾爲一帶翼的飛獅,獅目圓睁,張口亮舌,雙耳竖立,四肢健壮,三肢抓雲,一肢翹起,身上飾滿祥雲纹,雙羽飛起,绒尾上挑;四周主題紋飾以三組雲勾瓣寶相花和三组團石榴花相間:蓋邊沿飾以繩索紋。盒底主题紋飾二層,中部主題紋飾是六朵纏枝花紋;四周主題紋飾爲六組寶相花紋裝飾,每組寶相花紋之問插以變形卷雲花枝紋;底邊沿同樣裝飾繩索纹。盒蓋及底側沿分别鏨飛禽與蓮葉卷草或走獸與蓮葉卷草組成的混合式連續圖案。 銀盒是唐代金銀器物中常見的種類,它具有盛裝各種物品的功能,如貴重藥材、化妝品等,可以自由開啓。這件鎏金飛獅紋銀盒出土時内有金沙痕跡。 銀盒的主題紋樣是飛獅纹。《三國志,魏書》載:“但有猛虎、獅子爲害,行道不群則不得過。”此是關于獅子的較早文獻記載。唐代文獻中多次提到康國、波斯、吐火羅、拂菻大石國等地獻獅子。唐太宗在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得到康國獻的獅子後,還命虞世南作賦贊譽,其中有“瞋目電曜,發聲雷音,拉虎吞貔,裂犀分象,破道兕于龈腭,屈巴蛇于指掌……”獅子來自遠方,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所以在當時人心目中更顯威儀,唐代帝王陵園四門均由獅子守園,故而獅子的造型往往穩健、威猛。波斯薩珊銀器中带翼獸纹外常加圓框,稱作“徽章式紋樣”,而唐代金銀器接受這種紋樣設計的藝術形式,帶翼的獅紋造型飄逸,充滿幻想,具有濃郁的外來風格。寶相花紋是唐代獨具特色的裝飾紋樣,它是一種多厝次,表現花朵整體平面的花紋,外層多由對卷的忍冬葉組成花瓣,采用中國傳統的雲朵、勾卷纹樣,又融入了西方傳入的忍冬葉、蓮花的部分造型,在甘肅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經常出現。飛獅紋、寶相花紋的有機组合是中國同中、西亞交融的實物見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