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3岁的陈小春跟父亲说:“卖掉小弟弟可以得到3000块钱!”父亲听后打了他一巴掌,不久后,陈小春就跟着父亲吃了人生中的第一顿大餐,可他再也没见过弟弟了…… 1985年的一天,铜锣湾街头霓虹闪烁,陈小春正在理发店里为客人洗头。从镜子里,他看到客人旁边的电视屏幕正播放着一段舞蹈表演,那些舞者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最近电视台在招舞蹈艺员,听说还给不少钱。"一位客人随口说道。 陈小春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一秒,仿佛被这句话点亮了什么。他望着镜中的自己——18岁,黝黑的皮肤,瘦削的脸庞,一双眼睛却闪着不服输的光芒。这双眼睛曾见证过太多苦难,也包括那个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决定。 那是1977年的下午。广东惠州一个贫困的小村庄里,10岁的陈小春沿着泥泞的村路捡垃圾。饥饿让他的肚子不停抗议,但这已经是家常便饭。在村口的墙上,他无意间发现了一张告示:"有一户人家由于不孕不育,想重金过继一个健康的男孩,愿意出3000块的报酬。" 3000块!这是一笔巨款!陈小春心跳加速,他想到了刚出生不久的弟弟。自从弟弟出生后,本就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母亲为了多一张嘴吃饭,每天都在村里各家各户打零工,晚上回来时常常累得连饭都吃不下。 "爸,妈,你们看这个!"他气喘吁吁地跑回家,把那则收养的消息告诉了父母,"要不...把弟弟送人吧?他们会给3000块钱!" 话音刚落,父亲就给了他一记耳光,打得他眼冒金星。母亲则躲在角落里无声地哭泣。那天晚上,父母的房间里灯亮到深夜。陈小春躺在床上,听着父母压低的争吵声,心里满是困惑。 几天后,放学回家的陈小春没有看到弟弟的身影。直到天黑,父母才提着平日里从未见过的好菜好肉回来。桌上甚至有一块红烧肉!妹妹们兴奋地围着桌子,而陈小春却如坐针毡。 "弟弟呢?"他小声问道。 父亲没有回答,只是转过身去。母亲红着眼睛看了他一眼,然后低头夹菜给孩子们。那一刻,陈小春明白了,弟弟再也不会回来了。肉香弥漫在这个贫困的家里,却怎么也掩盖不了空气中的沉重。 1980年的冬天,13岁的陈小春跟着父亲坐上了前往香港的大巴。初到香港,他们住进了一间只有10平米的"笼屋"。所谓"笼屋",就是被铁丝网隔成一个个小格子的群租房,每个格子里只能放下一张小床垫。 白天,父亲在工地当钻工,陈小春则去餐厅当服务生。他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从切菜、端菜到洗碗、拖地,所有脏活累活都是他的。有一次,一位客人在菜里发现了一只苍蝇,老板不仅当着所有人的面扇了他两巴掌,还逼他把那只苍蝇吃下去。那一刻的屈辱,与当年被父亲打的那一耳光交织在一起,成为他心底最深的伤痕。 1996年《古惑仔》热映,陈小春饰演的"山鸡"一角让他一夜爆红。戏里他是义气凛然的黑道兄弟,戏外却有一段无法弥补的遗憾。每次看到剧组里年幼的群演,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被送走的弟弟。 "如果弟弟还在,今年应该二十多岁了吧?"陈小春常常这样想着。成名后,他几次雇人回到广东惠州老家寻找线索,翻遍了当年的村庄记录,却始终无果。当年收养弟弟的那家人早已搬离,只留下一片荒草和他心中无尽的悔恨。 2008年,陈小春在北京获得"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心青年"奖。面对媒体镜头,他第一次公开谈及失散多年的弟弟,声音哽咽:"当时是我不懂事,害了弟弟一辈子。如果有机会,我最想对他说的就是'对不起'。" 记者问他:"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当年的事?" 陈小春苦笑着回答:"身价上亿又能怎么样?我用所有的财富换弟弟回来,可能吗?" 这样的遗憾在1999年又添加了一重。那年,正在马来西亚拍戏的陈小春接到母亲被诊断为肝癌的电话。他立即放下所有工作赶回香港,强忍着眼泪,装作轻松地对母亲说这只是肚子里长了块石头。 为了筹集医药费,陈小春开始拼命工作,全年无休。他飞遍各地寻医问药,只要听说哪里有治疗肝癌的好方法,无论多远都要亲自去看看。他甚至把新买的房子变卖,只为让母亲得到最好的治疗。 然而,命运再次残酷地捉弄了他。2005年,母亲因肝癌并发症去世。失去母亲后,陈小春如同行尸走肉,整日酗酒麻痹自己,绯闻黑料满天飞。 直到遇见应采儿,他的生活才重新有了光。两人相差16岁,初见时互看不顺眼——应采儿嫌他总摆臭脸,他则嫌她嗓门大、说话凶。但在国外一起做节目时,应采儿了解到他背后的故事,那份坚强外表下的柔软和伤痛触动了她。 2010年情人节,他们举行了婚礼。婚礼上,陈小春双膝跪地,泣不成声,向应采儿承诺一辈子的守护。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新家庭的开始,也是对过去无法挽回的伤痛的某种救赎。
香港铜锣湾商场里的一声爸爸,让谢霆锋的墨镜惊得滑落鼻尖
【3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