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刘文辉被刘湘打得大败,穷途末路之际,刘湘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总

时说历史 2025-04-03 11:13:17

1933年,刘文辉被刘湘打得大败,穷途末路之际,刘湘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总是一家人嘛。我还是让他保留部分军队,以待西康建省,由他任省主席!”

刘文辉与刘湘虽是兄弟,但按辈分来说,刘文辉要比刘湘高出一大截,因此两人虽同为一方势力,却并不团结,而是各行其是。

但刘文辉与刘湘虽有明争暗斗,但那都是小打小闹,随时都能平息,最多也就是家里的长辈出面,说上两句场面话,这点矛盾分分钟就能化解。

1928年10月,川渝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包括杨森在内的8个大小军阀组成一支庞大的军队,攻打重庆刘湘。

刘文辉虽曾与刘湘闹得不太愉快,但仍决心派兵支援他那顽劣的侄儿,那时刘文辉以“围魏救赵”之说,派兵围困杨森等人的后方。

刘湘在渝城根基深厚,杨森两面夹击之下,他轻而易举的就取得了胜利,一年后,杨森不甘失败,将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重新聚集在了一起。

这一次,他选择了刘文辉作为主攻目标,刘文辉的实力远超刘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将杨森的大本营打得落花流水,刘文辉在川渝也算是站稳了脚跟,成了蒋拉拢的目标。

刘湘见刘文辉势力日益壮大,不但不为自己高兴,反而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不但刘文辉从国外买来的军火全部被驻守长江口的刘湘给没收,而且还不肯还给他。

刘湘深知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是无法与刘文辉抗衡的,所以他便与杨森,罗泽洲,李家钰等昔日的对手搞好关系,化敌为友,联合起来对付刘文辉。

另一方面,他又对南京示好,在他治下的地方,高调地高喊“支持老蒋统一四川”。

蒋介石见状,认为刘湘要比刘文辉容易控制得多,也容易得多,心中的天平也渐渐倾向于刘湘,1930年5月,中原发生了一场大战,刘湘选择了南京,刘文辉选择了与蒋介石为敌的联军。

中原一战之后,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川康的首领,并主持四川的事务,如此一来,刘湘在四川军方的声望直线上升,隐隐有超越刘文辉,成为新的“四川王”的趋势。

时光跳跃到1932年5月,刘文辉发觉与刘湘之间的矛盾已无法以和平方式化解,于是暗中着手筹备战争。

他花了大价钱买通了刘湘的范绍增与蓝文彬,不料范绍增又要求加了一笔钱后,回头就向刘湘报告,刘湘当即出手,将蓝文彬抓了起来,换了自己的人。

刘文辉什么都没捞到,范绍增却拿着刘文辉送给他的五十万,向刘湘请假,到上海享福去了。

收买不成,刘文辉索性派人封锁重庆,不准自家境内的粮运出去,搞得刘湘那里缺粮,急着从湖南购粮以应急用,两人之间的矛盾完全公开化,于当年10月,爆发大战。

刘文辉的实力,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要比刘湘强得多,一开始,刘文辉占据了上风,但刘文辉太过冲动,而刘湘,却是一个大度的人,对朋友,也是真心实意。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刘湘仗着自己的长处,在刘文辉治下的地方,许多将领都叛变了,刘文辉也因此而败北,刘文辉失去的领地,也被刘湘等人瓜分了。

刘文辉怒火中烧,但也无可奈何,他手中只有寥寥几个可用之人,与刘湘为敌,无异于找死,这让刘文辉勃然大怒。

刘文辉知道自己剩下的人再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只好低声下气,派自己的哥哥刘文渊去和刘湘说,从今往后,他再也不会和刘湘为敌,而是要帮助他一统全川。

刘文辉所失之地,大都由刘湘、邓锡侯和田颂尧所分,而刘湘和邓锡侯所占多数,这时刘湘以为“死老虎”刘文辉已不足为虑,反倒是邓锡侯等乘机得势之辈,更须提防。

刘湘决心饶了刘文辉,向刘文渊说道:“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总是一家人嘛。我还是让他保留部分军队,以待西康建省,由他任省主席。”

随后,刘湘命令军队放弃雅安等地,刘文辉看到刘湘的示好,主动公开承认错误。

“二刘之战”以刘湘的大胜而结束,刘文辉原本是最厉害的,但后来却没能再当“四川王”,而是先后被刘湘、邓锡侯和杨森超过,手下大部分都离开了他,川渝一带的力量又发生了一次大换血。

0 阅读:45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