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年,朝堂上,被绑的朱亮祖张大嘴巴嘶吼道:“我有免死铁券,朱和尚你休想杀我,你这是卸磨杀驴!”朱元璋斜眯了一眼,阴狠地说道:铁券能保你的脑袋,但保不了你的命! 说到骁勇善战,很多人会想到岳飞或是年羹尧,前者盛名不衰,后者而是因为一部电视剧,而让人熟知。 历史上的年羹尧战功赫赫,为捍卫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期却因为居功自傲、行为不检而身败名裂。 朱亮祖也是这样的人,但他拥有朱元璋所赐免死铁券保身,却仍被下令处死,这是为什么? 朱亮祖手下有一批士兵,战绩十分出众,被元廷注意到了以后便将其封为了义兵元帅。 后来因为战争形势所迫,他受命带着自己的部队前往宁国府镇守。 1356年,朱元璋准备去攻打应天府。 但在经过宁国府的时候,却在朱亮祖这里吃了一次闷亏,打了几场都没有将这里攻下来。 后来有人谏言,将朱亮祖骗出来,直接抓起来,擒贼先擒王。 果然,朱亮祖虽在战场上骁勇,却抵不过谋略,最终被擒获。 此时的朱元璋非常需要想朱亮祖这样的人才,所以并没有杀掉他,而是放了他让他继续镇守宁国府。 可是不过几个月,朱亮祖重新向元朝投诚,对朱元璋的领地进行一波反攻,又重新占领了宁国府。 彼时得到消息的朱元璋正在攻打金陵,他对此非常气愤,但却因为兵力不够,分身乏术,便将攻打宁国府的事情暂时搁置。 1357年,朱元璋下令让徐达围攻宁国府,但朱亮祖十分勇猛,气势锐不可当,就连常遇春都被他打伤。 一战下来,吓得将士们不敢再与他正面交锋。 朱元璋便亲自穿上战袍到一线督战,军队气势受到鼓舞。 而这时的朱亮祖已经被围困多日,粮草几乎耗尽,军内的士兵军心开始涣散,无心战役,最终打败了朱亮祖,并再次被俘。 看到被绑到自己面前的朱亮祖,朱元璋又起了惜才之意,对其也是迟迟不知该如何下手。 朱亮祖见状,便说道:“这场仗,我已经十分尽力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朱元璋听后,内心一动,对于有这样胆魄的将才,便再无杀心,并亲自为其松绑。 朱亮祖大受感动,这一次选择效忠朱元璋后,就再也没有起过叛变之心,还将自己所有的打仗才能倾倒而出,屡获战功。 从1364年到1367年,朱亮祖跟随朱元璋征战四方,参与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攻克城池、镇守领土,战功赫赫,为后来建立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授朱亮祖为征南将军,并跟随廖永忠出战,平定了广西。 1370年,朱元璋对跟随他的功臣大加封赏,朱亮祖便是其中之一,加官进爵,好不威风。 1379年,朱元璋将朱亮派去广东镇守,并对当地大兴土木。 此时的朱亮祖,已经逐渐显出身为武夫的目光短浅之貌,居功自傲,在当地为非作歹,做出很多草寇行径,还与恶霸、地主有所勾结。 道同是番禺县的知县,执法严明,对朱亮祖的行为十分不满,便抓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恶霸并铐上枷锁游街示众。 其他未被抓获的人,就找到朱亮祖对他进行贿赂,请求他能够出面劝说道同放人。 收了钱的朱亮祖设宴邀请道同,向他提及此事。道同听后当场拒绝,并斥责朱亮祖与小人同流合污。 朱亮祖见其并没有放任的意思,便在第二天闯入大牢,砸开枷锁,将人当着道同的面释放。还胡乱找了个罪名,当众用鞭子抽打道同。 因此事,道同和朱亮祖结怨更深,而朱亮祖因为此次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道同因此气愤不已,便上奏朝廷弹劾朱亮祖。 奏折刚刚离开,朱亮祖便知道了这件事情,急忙派人快马加鞭赶在道同前面进京,并抢先一步诬告对方。 朱元璋先收到了朱亮祖的奏折,因为对其十分信任,并没有深究是否真实,便下令赐死道同。 这边命令刚下没多久,道同的奏折才姗姗来迟,他急忙又下了一道指令对道同进行赦免,两道旨意不过是前后脚的功夫,相隔不过几日,但是第二道圣旨到达番禺时,已经晚了。 那时的道同已经死去,朱元璋因此勃然大怒。 1380年9月,他下令召朱亮祖父子回京。 本以为是接招回京接受封赏,可一看到朱元璋满脸的怒气,他才知道事态已经严重。 他吓得急忙跪地求饶,并拿出免死铁券请求网开一面。 可是却忘记了,朱元璋对于欺上瞒下的贪官污吏向来铁血手腕,朱亮祖也不会因此成为例外。 朱元璋最终下令用鞭刑打死了朱亮祖父子二人,以此告慰枉死的道同,杀一儆百。 念在朱亮祖早年劳苦功高,朱元璋并未赶尽杀绝,并且以侯爵之礼安葬,也保留了他的爵位,让他的二儿子承袭。 丹书铁券怎么用,如何用,最终决定权还是皇帝说了算。 倒不是朱元璋本身对免死金牌一事食言,而是对于一个踩过他底线的人,留下的就是一种隐患。 所以只能说,朱亮祖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过是自己咎由自取。
1380年,朝堂上,被绑的朱亮祖张大嘴巴嘶吼道:“我有免死铁券,朱和尚你休想杀我
墟史往事
2025-04-03 14:36:12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