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个小太监照常去打扫南书房,在他检查地上铺的金砖时,发现有块金砖明显不同。他用木棍敲了敲,发出的声音却和别的金砖不太一样!他连忙撬了起来,顿时大惊失色。原来,这块砖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小太监名叫福子,是总管太监李玉手下的红人,平日里,什么轻便且重要的事,李玉都喜欢吩咐凳子去做。 这正值八月,乾隆皇帝准备祭大稷,每到这时,文武大臣就会频繁地聚集在南书房商议朝事。 这南书房的地砖,是执事太监精心选的,每一块敲击出的声音都像是敲击金属一样,故而称之为“金砖”。 这“金砖”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派人仔细检查更换,生怕弄摔了皇帝和诸位大臣。 因此,福子检查的十分认真,生怕因自己的疏忽招来杀身之祸。 趴在地上仔仔细细检查完毕,福子还是不放心,心道:“这肉眼是看不出问题了,那金砖里头是不是会出问题呢?我还是去找根棍子敲敲看,以免里边开裂出现问题,崴了皇上和诸位大臣的脚。” 于是,福子找来了棍子,一块挨着一块开始敲击,听着“金砖”清脆的声音,福子觉得很安心。 突然,一块“金砖”发出不同的声音,福子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趴下仔细打量着那块金砖,却在表面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莫非是里边裂了?”福子边自言自语,边动手将这块金砖挖了出来。 “金砖”挖出后,福子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块“金砖”里边是空心的。 福子觉得好奇,便把所有的砖都敲了一遍,发现,只有这块砖,里边是空心的。 在宫里这么多年,福子自然是有心眼的,他回想着种种,终于明白了这里的猫腻。 南书房,是大臣经常面见皇帝的地方,来了自然免不了要行礼磕头,这邦邦硬的“金砖”,磕上去可是很疼的。 而空心的就不一样,磕上去不但没有实心的疼,还比实心的声音响。 福子回忆了一下,经常在这块“金砖”位置的,不就是那个大贪官和珅么。 于是乎,福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心里咒骂道:“这个可恶的贪官。” 福子本来想告发,却又觉得不妥:多少人给乾隆参奏和珅啊,乾隆都置之不理,自己一个小太监,又凭什么与和珅斗? 于是只好将“金砖”重新装回去,暗自心里憋着气。 不久后,乾隆退位,嘉庆成了新皇帝。 福子知道嘉庆不喜欢和珅,于是便在再次当值时,偷偷来南书房将空心“金砖”换成了实心的。 福子心想:这下可以看出和珅出糗了,于是,等和珅来拜见,福子特地换了差,站在一旁伺候。 可是,谁知,和珅还是像往常一样磕头,但站起来时,额头竟然什么事都没有。 福子惊呆了,实心砖这么磕,怎么可能没事呢? 于是,趁着夜色,福子来南书房打扫卫生,趁机检查那块“金砖”,发现原本被自己换成实心砖的那个地方,竟然不知又被谁换回了空心砖。 福子十分纳闷,想了许久,觉得可能是自己记错了,于是又偷偷将自空心砖换成了实心砖。 为了不再搞乌龙,福子这次特意打了自己几个嘴巴加强记忆。 第二天,和珅又来参拜嘉庆,福子面不改色等着和珅出糗。 结果,和珅“梆梆梆”地磕头,站起来时,额头依然没事,面上也没有痛苦之色。 福子心中起疑,决定下午当值时再一探究竟。 到了下午,福子拿着木棍,来到南书房,装模作样地敲了几块砖后直奔那块“金砖”,发现被自己换成的实心砖又不翼而飞了。 福子十分纳闷,想:“这和珅的内应也太厉害了,难不成每天都要想办法潜入南书房来检查‘金砖’?” 于是为了查出谁是和珅内应,福子想方设法在南书房外蹲点。 另外,福子也没放弃整和珅,还是每天都把空心砖换成实心的,但和珅一次都没中招,福子也是越想越气。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福子想方设法蹲点一个多月后,一天晚上,福子终于看见了一个黑衣人,偷偷摸摸地进了南书房。 福子悄悄跟过去,发现那个黑衣人正在换“金砖”。 福子倒吸一口冷气,恰巧锦衣卫巡逻路过,福子正要大喊“有刺客”,却被黑衣人发现,一下子捂住了嘴巴。 黑衣人将福子带到屋里,点燃了蜡烛,撤掉了面纱,此人正是嘉庆,福子吓得跪倒在了地上。 嘉庆道:“朕就纳闷,是谁天天换朕的‘金砖’,没想到是你。” 福子不断磕头求饶,嘉庆道:“朕怎么不知这块金砖有猫腻,不过是块‘试心砖’罢了,这事情你就当不知道,如果说出去……” 福子赶忙磕头,就这样,嘉庆一直在用这块“试心砖”试探和珅,见和珅死不悔改,于是便处死了和珅。 自此,“试心砖”的故事也慢慢流传了起来。
1729年,52岁的雍正召13岁马氏侍寝。是夜,马氏被送到了龙榻之上,雍正侧躺着
【4评论】【33点赞】